天元术

随着求高次方程正根的增乘开方法日臻完备,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也逐步发展起来。设未知数列方程,今天对具备初等数学知识的人来说是轻车熟路,然而在天元术产生以前却非同小可。唐初大数学家王孝通为了列某些三次方程,只好借助于文字,他的思维过程和叙述形式非常复杂。随着要解决的高次方程越来越多,高次方程的造法也越来越难,创造一种简捷的列方程的方法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在北宋数学家把增乘开方法推广到开任意高次方之后,天元术的诞生就成为我国数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据记载,金元时期的北方,有许多天元术著作,可惜它们大都和贾宪的《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一样亡佚了。现存的只有李冶的《测圆海镜》(公元 1248 年)、《益古演段》(公元 1259 年)和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公

元 1299 年)、《四元玉鉴》(公元 1303 年)等著作。

用天元术列方程的方法是:首先“立天元一为某某”,就是现在的设未知数 x,然后依据问题的条件列出两个相等的天元式(就是含这个天元的多

项式),把这两个天元式相减,就得到一个天元式,就是高次方程式。最后用增乘开方法求这个方程的正根。显然,天元术和现今代数方程的列法雷同,而在欧洲,只是在十六世纪才开始做到这一点。

天元术是金、元数学家独立创造的。我国古代的开方筹式给天元式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原型。然而实现科学地表达天元式这一飞跃,要经过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起初,人们用“天、上、⋯⋯仙”九个字分别表示未知数的正幂,用“地、下、⋯⋯鬼”九个字表示负幂,用“人”表示常数项。以后经过简化,用“天元”、“地元”分别表示未知数的正幂和负幂,用“太”表示常数项。李冶进一步加以改进,取消“地元”,只用一个天元表示未知数。他在《测圆海镜》中采用正幂在上、常数和负幂在下的古法,后来在《益古演段》中又颠倒过来,这样就使天元式和传统的开方式相一致。在进行天元式运算的时候,李冶有时在一次幂系数的右旁记一“元”字,有时在常数右旁记一“太”字;系数是负数的,在系数的个位数码上加一斜划。李冶的开方式中,没有“实常为负”的规定,而是可正可负。以后的朱世杰、郭守敬等人沿用了李冶的表示法。如多项式

25x2+280x-6905

可以记为

从李冶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十三世纪上半叶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多项式的加、减、乘、除(只限于用 x 的整数幂来除)。而表示方程的天元式都是有理整式。否则,用乘方消去根号,用通分化成整式,再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