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住个性闪光点,找出教育突破口

性格是人在适应和改造环境过程中不断得到塑造的结果,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后进生由于生活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性格特征更为复杂,有些甚至怪异。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只有了解情况,分析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实施恰当的教育方法。

  1. 激励法

性格是可变的,但又比较稳定。为了提高教育的效能,教师要常根据性格采取灵活而有原则的方法,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时,主要掌握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哪怕是通常人们不屑一提的小优点,像喜欢干净、会打球等,在这一闪光点上大作文章,给其机会发挥,正面引导从而维护其自尊心,以加大推动力。教师要和后进生建立亲密关系,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做到“长善救失”, 有计划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步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树立信心,不能要求过高过急。毛泽东在谈到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讲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又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外因,学生的内在矛盾才是内因。教师的教导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矛盾斗争才能被接受。一切教育活动,除了必须有好的内容、好的教材、好的教师等条件之外,最重要的一条,是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作用除了表现在选择教育内容,把知识和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外,更重要的是在于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越高,教育效果会越好,教育质量就越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抓住闪光点,主动鼓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突破口,是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的。

  1. 限制性

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缺少知识经验,智力、体力、心理品质都未成熟,他们要认识世界和学习改造世界,离不开教师的指引。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分析,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闪光点和缺点后,对待缺点,要严加防守,即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加以约束,防止错误扩大化,或者演变成坏习惯。在了解了学生性格上具有了比较稳定的倾向性之后,就要有意识地限制他们某些方面的行动, 甚至揭他们的“老底”,以示警告。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是见效的,学生的犯错率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之下上会下降的。但这种限制不是治本之道,时常会带来“负效应”,相比之下,如果从改造学生的缺点着眼,但不是抓住缺点不放时时敲打,而是要把他放到两种思想、两种行为的矛盾斗争中,由他自己进行选择,教师在旁边指导,使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这样斗争的结果会使正确的思想更牢固。

总之,无论激励还是限制,都要求教师对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认识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