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扰部属的人物——高材生型

每家公司都有如下的高材生型管理者。●了解公司的经营方针,且为它的实现而孜孜努力。●责任感很强。●事事以身作则。这样的管理者,当然赢得经营者的赏识,被列为公司“杰出”管理者之一。但是,此类堪做模范型、理想型、标准规格型的高材生型管理者,仅仅取信于经营者,论及他培育部属的手法,就颇有令人不敢恭维的地方。从工作场所的实际表现看来, 那些被视为干才的高材生型管理者,他们辖下的部属,少有一当十的精锐型人才。也就是说,在培育精锐方面,他们的表现并不佳。与此相比,看似放任、单调的干部培育出来的部属,反而精锐辈出。这是什么道理?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高材生型管理者,由于对培育部属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时时在下意识中采取各种方法来指导。就为了责任感太强,一意求好,往往忘了部属的立场,很容易陷入管理者本位的指导方式,因而招来事与愿违的结果。他们的另一个缺点是:对企管书籍中学来的知识,囫囵吞枣,以这种“教本式”的方法,硬板板地施加于部属身上,因此,与被培育的部属所期待的产生了格格不入的现象。由此而来的培育效果,当然与高材生型管理者料想的相去十万八千里。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高材生型管理者疏忽了一些重要的事实。部属的能力,并不是上司教过、指导过就能开发出来。这就是说,能力的开发,有赖部属本身的学习,反而多于上司的指导。一个人的能力,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被开发?扼要而言,约有下列四点:(1)自己拟定工作计划。

  1. 自己管制自己。(3)耗费一番心血,执行某项重大工作。(4)倾赴全力,从事工作。

部属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开发出来。也就是说,由于上司(管理者)的指导而开发的成份,顶多只占了不到两成。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管理者到底要扮演什么角色?

答案是:为部属创造容易开发能力的工作环境。换句话说,管理者要做到:

●决定每一个部属做哪些工作。

●决定在哪些范围内,容许部属全权负责。

但是,高材生型管理者却误以为:培育部属,只受管理者的直接教育所左右。他们未尝察觉,开发能力的关键在于“被培育的一方必须付出意愿来开发自己的能力”。由于遗漏了这个大原则,因此,经常以“教本式”、“规格式”的强制性指导方式(管理者本位式),加在部属身上。高材生型不良管理者对自己这种作法,至感满足,因此,经营者心目中的“优良管理者”, 就此很难培育精锐士兵,企业的战斗力也就为之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