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等到收回香港的那一天,但他的足迹却早已留在那块美丽的土地上

香港,位于广东省东南部,与广州市隔海相望。

关于这座美丽的海港城市,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资料记载,英国人最初到香港是从现在的“香港仔”登陆,那里有一条泉水流入大海,成为一个小小的港口。船上的水手发现这条泉水特别甘香可口,就常常到这里来汲水上船作为饮料。因此,这条泉水被称为“香江”而它的港口也就被人叫做“香港”了。

19 世纪 20 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灾难极其深重的年代。1842 年,在鸦片战争的炮火硝烟中,清政府被迫同入侵者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第三款是,中国“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祠后世袭王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然而,清政府的退让求和远远没有满足英帝国主义的贪欲。1898 年,英国政府以法国租借广州湾(现中湛江)为借口, 进一步扩大对中国领土的要求,他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义愤,毫无道理地提出:法国人租借了广州湾,对英国在香港的利益构成威胁,因此中国政府必须将九龙岛“租借”给他们。这口气,分明是强夺嘛!这年 6 月 9 日,在洋枪洋炮的威慑下,软弱的清政府,同英国签署了《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专条》中,“拓展”的地界叫做“新界”。它的范围,九龙方面以深圳河为界,东起大鹏湾,西至深洲湾,南到南丫岛,还包括大小一百多个岛屿。这比《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的界址扩大了几乎一百倍。《专条》规定,租界期限长达 99 年。

1898 年 7 月 1 日,英国开始接管“新界”。从此,中国的香港,(包括九龙半岛和二百余个小岛在内的一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被世界称为“东方之珠”的地方沦为英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和《拓展香港界址专条》中,写下了这屈辱的一页。少年周恩来在课本中读懂了这段令人愤慨的历史,从此,他心中埋下深深的民族仇恨。1920 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年仅 22 岁的周恩来远涉重洋赴欧洲求学。四年后,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席卷中国大地。周恩来回到祖国,这时候,他已经从一名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对他的评语是:

“周恩来,浙江,年二十六,诚恳温和,活动能力富足,说话动听,作文敏捷,对主义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无产阶级化。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书看报。本区成立的发启(起)人,他是其中的一个。曾任本区二届执行委员,热心耐苦,成绩卓著。”或许正是这份优秀的评语,使他一回国就担起领导广东地区党的工作的重任。

1924 年秋,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周恩来先到达香港。这是他第一

次踏上这块本来应该属于祖国的土地。周恩来在香港大学找到他南开时的同学石志仁,就住在他的家中。由于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周恩来没有更多的时间在香港停留,也来不及仔细地看一看这座美丽的海岛城市。

9 月初,周恩来乘坐“佛山号”轮船从香港回到广州。这时的广州已经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国内风起云涌的反帝斗争浪潮很快冲击到香港。

1925 年 6 月,香港地区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工人大罢工,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广东区委积极参与并有力地支持了这场斗争,在香港工人运动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周恩来再一次来到香港,已是大革命失败之后。

1927 年 8 月 1 日,为反对国民党的残酷屠杀,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个日子,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辰日。

南昌起义胜利了,部队按预定计划南下。然而,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 队伍很快被打散了。8 月 3 日至 7 日,起义军分批撤离南昌。在南下途中, 由于过度的劳累和炎热的气候,周恩来终于病倒了。当他率领被打散的部队到达广东省普宁县内流沙镇时,已经病得很重。周恩来高烧不退,常常处于昏迷之中。一直守候在周恩来身边的是叶挺、聂荣臻等人,他们不熟悉道路, 又不懂当地的语言,因而陷入极端的困境中。好在不久,他们遇到潮汕地方党的负责人杨石魂,他从村里找来一副担架,把周恩来抬上,转移到陆丰县的甲子港,从这里出海去香港。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如实记载了当年的情况,他是这样写的: “那条船,实在太小,真是一叶扁舟。我们四个人——恩来、叶挺、我

和杨石魂,再加上船工,把小船挤得满满的,我们把恩来安排在舱里躺下, 舱里再也挤不下第二个人。我们三人和那位船工只好挤在舱面上。船大小, 舱面没多少地方,风浪又大,小船摇晃厉害,站不稳,甚至也坐不稳。我就用绳于把身体拴到桅杆上,在茫茫大海中颠簸搏斗了两天一夜,好不容易才到了香港。”

到达香港后,杨石魂很快同省委取得联系,把周恩来安置下来。

周恩来扮做一个商人,住在九龙油麻地广东道养病。广东省委派来一个受过护士训练的同志照顾他。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和静心休养,周恩来的健康逐渐恢复。

这时,已迁到上海的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分析革命形势和研究斗争策略。10 月 23 日,中共中央致信南方局并广东省委,请他们通知周恩来务必于 11 月 7 日前赶到上海出席会议。

11 月上旬,周恩来从九龙深水涉上船,经广州返回上海。不久,他被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务委员,担负起处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的职责。

四个月后,周恩来又回到香港。这是他最后一次去香港。他的任务是处理广州起义善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广州起义是 1927 年 12 月 11 日,在张太雷、挥代英、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领导下进行的。起义前,周恩来在香港曾参加了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的研究广州起义的会议。这次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发动的又一次英勇反击。由于敌我力量过于悬殊,起义缺乏周密的准备,起义发动后又缺乏统一的部署和指挥,因此很快失败了。

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敌人对革命者进行残酷的屠杀,鲜血流淌在广州街头。广州起义的领导人张太雷英勇牺牲,聂荣臻、叶挺等败退香港。

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派李立三到香港处理善后事宜。李立三对起义的情况没有做出实事求是、客观的分析,而是一味指责这次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省委犯了军事投机和盲动主义错误,在关键时刻动摇,对起义指挥不力等等。1928 年 1 月中旬,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会议,全面检讨广州起义问题,李立三在会上不顾大家的反对,坚决采取惩办主义,大批地处分了起义领导人。对李立三的作法中共中央不同意,因此,决定派周恩来到香港重新处理这个问题。

周恩来到香港后,在广东省委扩大会上全面分析了广州起义的历史意义,充分肯定了这次起义的领导人在斗争中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批评了一些同志的错误,周恩来郑重宣布,原来的处分决定无效。他的意见,在会上受到了多数同志的拥护。由于周恩来正确解决了广东省委的争论,统一了大家的思想,使党内团结大大地巩固了。

在香港期间,周恩来听到了周文雍、陈铁军牺牲的消息,这使他心中十分悲痛。

周文雍是广东省委委员、广州市委委员,他从 1925 年起长期从事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广州起义时,他又担任工人赤卫队总指挥和广州苏维埃的人民劳动委员。陈铁军以妻子的身份掩护周文雍工作,两人配合默契,并在斗争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广州起义失败后,李立三派周文雍回广州组织打散的队伍,不幸的是,周文雍很快暴露目标,和陈铁军一起被捕。在敌人面前, 他们坚贞不渝,宁死不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他们在刑场上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婚礼。这段动人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流传在人民之中。

香港报纸上登出了周文雍、陈铁军牺牲的消息和照片,聂荣臻到香港后把这份报纸收藏起来,周恩来从聂荣臻那里看到这些资料后,流下悲愤的眼泪。他的目光停留在陈铁军的脸上,思绪回到 1927 年“四一五”大屠杀中的广州。那时,邓颖超因为难产,住在一所医院里。陈铁军冒着生命危险到医院通知邓颖超,要她马上离开广州。邓颖超刚刚离开医院,敌人就来了。但是,他们看到的只是一张空荡荡的病床。

想到这里,周恩来又是一阵心痛,多么好的战友啊。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革命者要经历多少次这生与死的考验啊。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周恩来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新的工作又在等待着他。伴随阵阵汽笛声,轮船缓缓开出香港码头,迎着波涛滚滚的海浪向北方

驶去。周恩来倚着甲板的船栏,回首望着远去的城市,是惜别,还是留恋? 以后,他除了五十年代期间出访归国时曾在香港机场有过一次短暂的停

留外,这可以说是他最后一次来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