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由来已久,最初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武汉

周恩来与老舍的友情由来已久。

他们第一次相见,是在 1938 年的武汉,那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武汉已经成为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心,千千万万爱国的同胞,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这里,已经是著名作家的老舍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在日军逼近济南时,忍痛离别弱妻幼子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来的。这时候,周恩来作为

中国共产党的首席代表,正在武汉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共同抗日成为他们友谊的起点。

为了使云集武汉的文化界人士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周恩来指示阳翰笙等,筹备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筹备组织过程中,他们积极推荐深受文化界人士爱戴的老舍出面主持这项工作。

虽然,在抗战前,我们党同老舍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从他的作品中已经了解到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爱国的作家。抗战爆发后,老舍的爱国立场更加鲜明,战争给他带来的痛苦已化为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他曾毅然宣称,“我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谁真正抗战我就跟谁走,我就是一个抗战派。”

这样的人党信得过他,国民党反动派也无法给他带上什么红帽子,有利于团结更多的人一起抗日。显然,老舍是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最合适的领导人选。我们党可以通过他实现对“文协”的领导。周恩来非常支持这个意见, 并积极为此而奔走。

1938 年 2 月 14 日,周恩来特意拜访了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因为初来武汉的老舍正在他那里帮助工作,会见中,周恩来同冯玉祥商谈了筹建“文协”的事情,并提出想请老舍出面主持这项工作。冯玉祥爽快地表示全力给予支持。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文协”于 3 月 27 日正式成立。老舍当选为“文协”的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因“文协”不设主席和会长,所以总务部主任实际负总责),周恩来当选为“文协”的名誉理事。

从此,周恩来与老舍的交往逐渐多起来。

在国民党统治区,周恩来肩负重任,工作繁忙,但是,他还是常常抽时间到“文协”同大家见面谈心,给“文协”的工作以指导和帮助。

1938 年 5 月,“文协”召开第二次理事会,周恩来应邀参加。在老舍作的会务报告中有一段精彩的记载:“⋯⋯轮到周恩来先生说话了,他非常高兴能与这些文人坐在一处吃饭,不只是为吃饭而高兴,而是为大家能够这么亲密,这么协力同心地在一块工作。他说,必须设法给文协筹些款子,使大家能多写文章,使会务有更大发展。最后(他眼中含着泪)他说他要失陪了, 因为老父亲今晚十时到汉口!(大家鼓掌)暴敌使我们受了损失,遭了不幸, 暴敌也使我的老父亲被迫南来,生死离合,全出于暴敌的侵略,生死离合, 都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周恩来的情绪感染了到会的每一个人。难怪老舍等人常常说,周恩来每次到来都会“使人感到温暖,也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胡絜青后来回忆说:“这时期虽然老舍还在迷雾中徘徊,但他凭着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深深地为结识了这样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而自豪。”

整个抗战期间,通过与周恩来的接触,老舍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认识, “成为共产党的一位忠实可靠的朋友”。

在周恩来的影响下,老舍的工作做得十分出色,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中, 他把一批不同政见,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文化人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使大家既没有因为生活的困苦而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没有改变以文艺宣传而尽力于团结抗战的初心。老舍本人在创作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以编写抗战曲艺、戏剧、小说等多种文艺形式鼓舞人民的斗争。他的作品均以抗日、团结、进步为主题,处处洋溢着感人至深的爱国热情,对广大人民有着深刻的教育与启发。

茅盾在庆贺老舍四十五岁生日时写道:“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任劳任怨,

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家的大团结,恐怕不能那样顺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艰难困苦地支撑到今天了。这不是我个人的认识,也是文艺界同人的公认。”老舍的回答是:“我还要像木匠和洋车夫那样做下去,走下去,尽力地做,尽力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