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回国后说:“这个条约不仅体现了中苏两个国家 7 万万人民的团结,而且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国 家 8 万万人民的团结⋯⋯”

2 月 17 日夜,毛泽东、周恩来一行离别莫斯科,踏上归途。临行前,毛泽东、周恩来到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看望使馆工作人员和留苏学生。周恩来对留学生说: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需要年轻的一代来继承,你们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学好业务知识,以便将来回国,为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随后,为留学生题词:“艰苦奋斗,努力学习。”回国归途中,毛泽东研究了铁路沿线各地的情况,决定每到一个大站,不论白天黑夜都下车参观。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先后访问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次克、赤塔等城市,所到之处都受到苏联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群众的隆重欢迎和热忱款待。2 月 26 日,毛泽东、周恩来进入中国国境,抵达满洲里车站。抵达哈尔滨后住了一晚上。28 日,在长春视察后到沈阳。在沈阳,毛泽东、周恩来同高岗、林枫等中共东北局负责人就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有关协定需要在东北地区贯彻实施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周恩来还在东北局干部会议上报告了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情况,说明李富春仍然留在莫斯科“继续谈判经济问题”,主要是贸易问题、经济合作问题和聘请苏联专家问题。继续谈判这些问题,是“为了建设,都要具体化”。同时,他肯定了率先解放的东北在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在本地区经济恢复工

作中的成绩,指出:东北解放后,国民经济“恢复比较快”,“现在已经开始进入经济建设阶段”。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东北是全国工业建设的基地”。为了使东北能够顺利地进行建设,这次苏联给予中国贷款的绝大部分,中央给了东北,这是“因为东北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于全国的影响是很大的,有局部然后才能有全国”。3 月 4 日晚,毛泽东、周恩来安抵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朱德、刘少奇、李济深、张澜、彭真、林伯渠、聂荣臻等的热烈欢迎。他们祝贺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亲切会晤,祝贺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获得圆满成功。考虑到新中国外交工作如何更好地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苏联后的新形势和迎接新任务,3 月 20 日,周恩来在外交部全体干部会上作了主题为中苏缔约后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外交工作任务的报告。他高度评价了中苏签订新约的历史意义,说:

这次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大家都很高兴。由于斯大林和毛译东的直接会晤, 顺利地签订了条约和协定⋯⋯条约中有反对和争取两个方面的任务。我们所反对的一方面,是条约里指出的与日本勾结的国家,这就是美国⋯⋯积极争取的一方面,这就是要争取世界持久的和平。这两方面体现了我们今天的外交斗争和我们在和平阵营所从事的神圣伟大的任务。

这个条约不仅体现了中苏两个国家 7 万万人民的团结,而且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和新民主主义国家 8 万万人民的团结。它不仅鼓舞了殖民地的国家和被压迫的民族,同时也鼓舞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所以,这个条约是有其历史意义的。

美帝国主义的企图,一是发动欧洲帝国主义国家联盟的力量,二是武装德、日,三是欺骗美国人民,以便它发动战争。这三个方面,我们都要揭露。我们争取恢更在联个国的合法席位是一场很严重的斗争,其目的是要完成有世界意义的汪务,这就是要使战争打不起来,现在客观条件已经有了,我们要努力去推动。

这就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以后世界局势所起的变化。

最后,周恩来在报告中强调:”革命的胜利,促进了我们外交工作的发展。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将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开展起来。老实说, 我们的工作是落后于形势的。外交战线上有许多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我们的经验比较少,人才也比较缺乏。但是,我们要下决心去完成任务。”总而言之,毛泽东。周恩来的首次出访苏联,为 50 年代中苏关系的全面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对于保障世界和平,对于维护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商建“陆大”到海上阅兵周恩来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