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曾经有过著名的中国学者到这

里寻求友谊和知识,现在我们又来了

1956 年 12 月 20 日上午,周恩来在吴巴瑞陪同下,笑容满面地走进仰光明加拉顿机场。今天,他将满载缅甸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新的旅程。

飞机就要起飞了,周恩来用缅甸话向主人道声再见;吴巴瑞夫人和其他朋友也用中国话向周恩来一行道声再见。在依依惜别中,飞机沿着跑道慢慢滑行,随即腾空而起,冲向云端。送行的人一直站在那里,挥手再见,直至飞机消失在云层中。

下一个目的地是巴基斯坦。

为迎接周恩来来访,巴基斯坦人民进行了充分而周到的准备。

12 月 18 日,西巴基斯坦首席部长,共和党领袖萨希布汗在拉舍尔发表了一项声明,声明中说:“我们和中国有着非常古老的情同手足的友好联系, 它是我们的近邻,我们在北部和它有共同的边界。中国和巴基斯坦在追求共同的目标和愿望上可以在许多方面相互帮助。我们两个国家面临着一些同样的问题,如提高我们人民的生活水准,建设我们的国民经济,对国际和平和正义事业作出贡献。”萨希布汗认为,周恩来的访问无疑地将会有助于促进我们两国之间在各方面的更密切的合作。他指出:“无论周恩来先生到哪里, 西巴基斯坦人民将给予他热烈的欢迎。”

东巴基斯坦首席部长拉赫曼和东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主席巴沙尼 12 月

17 日晚间,在达卡号召人民给周恩来以有高度纪律性的热烈欢迎,他们号召东巴基斯坦各地所有能够来参加欢迎会的人都来参加。

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中央机关决定,周恩来到来的那天下午停止工作, 并专门成立了欢迎周恩来招待委员会进行准备工作。

整个巴基斯坦沉浸在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中。20 日下午,周恩来抵达卡拉奇。

当中国客人走下飞机的时候。欢迎的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小学生们放出了五彩缤纷的气球,在通往机场的路上,站满了等待周恩来经过时瞻仰他风采的人。

离开卡拉奇,周恩来访问西巴和东巴的第一段路程是白沙瓦。

白沙瓦,是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这座城市被松树林和白雪皑皑的山巅所环抱。自古以来,这里一直就是一个战略要地,离开白沙瓦十英里的地方就是开伯尔隘口,巴基斯坦人的祖先过去曾经在那里同侵入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的入侵者进行了无数次战斗。白沙瓦的居民有 15 万以上,绝大部分是勇敢、勤劳、坚强的巴丹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曾同殖民主义者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从第 5 世纪开始,中巴两国就从这里开始了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国著名的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来到过这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周恩来到这里来时,又过了 14 个世纪,他非常喜欢祖先曾到过的这个地方。他在访问白沙瓦大学时,对那里的师生说:“今天,我们落到法显和玄奘的后面了。他们在学习其他国家,特别是邻国的优秀文化方面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期望,中巴两国的文化交流能够在这一代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样,中国青年就可以像法显和玄奘那样到白沙瓦来学习。

白沙瓦大学的副校长亚迪基在学校宽阔的草坪上搭起的帐篷中举行了茶

会,他在欢迎词中说:周总理的访问,“恢复和加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公民之间旧有的关系”。他高兴地指出:白沙瓦大学的所在地,就是两千年以前,阿育王和迦腻钯迦王所创立的佛教学术中心, 这两种古老文化的重新汇合将会导致东方文明的再生。他深信两国总理的相互访问肯定将会有助于对两国面临的问题求得更好的解决。

白沙瓦留下周恩来的足迹,留下了中国人民的情谊。

离开白沙瓦,周恩来访问了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西巴基斯坦首府拉合尔。这里是西巴基斯坦的政治、学术中心,也是巴基斯坦最古老、最美丽的城市。

这座城市的特点是以莫卧尔王朝建筑的皇堡、寺院及其他历史性的建筑物而闻名。当周恩来乘车穿过市中心向皇堡开去时,在通往皇堡五英里长的路旁,前来欢迎的人群拥挤在人行道上,许多住宅的阳台和屋顶上也站满了人。

皇堡建于 12 世纪,但是在莫卧尔王朝的阿克巴尔皇帝的时候,拆毁了原来的土堡,改筑成为坚固的砖石堡。皇堡内的宫室中有许多精致的玻璃镶嵌和花饰,还有许多壮丽的门廓楼阁和花园。拉合尔的巴德沙市回教寺院,雄伟、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教寺院之一,每天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这些景物也深深地吸引了周恩来。

在西巴基斯坦省长的宴会上,周恩来发表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讲话。他说: 我这次访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寻求友谊,中国访问者到处都受到了盛大的欢迎,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反对殖民主义和建设自己的国家的共同愿望的基础上的;第二个目的是寻求知识,过去曾经有过中国的学者到过巴基斯但,现在我们又来了。中国人民要向不论大小的一切国家学习,特别要向邻国学习; 第三个目的是寻求和平,中国人民是要和平的,巴基斯坦人民也是要和平的。周恩来在这段话中提到的“寻求友谊、寻求知识、寻求和平”这 12 个字,实际也是他这次亚洲之行的根本目的。

28 日傍晚,周恩来一行告别拉合尔,到达东巴基斯坦首都达卡。在这里, 他们受到在巴基斯坦访问期间最盛大的一次欢迎。欢迎的群众突破警察的保卫线,团团围住中国客人,汽车都无法向前开动,他们激动地喊着:“巴依

(兄弟)、巴依”;“萨拉姆阿勒古姆(伊斯兰教徒见面问候语)”。

第二天下午,达卡举行了独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集会,到会的有 20 万人, 占全城人口的 1/3。

周恩来随苏拉瓦底总理走上主席台后,东巴基斯坦人民联盟主席大毛拉巴沙尼马给他带上花环。周恩来在讲话中强调了亚非团结的重要性和中巴友谊对巩固亚非团结的重要意义。他的讲话引起阵阵热烈的掌声,周恩来离开讲台时三次用孟加拉语说:“巴基斯坦——秦尼巴依巴依(马中人民是兄弟)!”坐在地上的 20 万群众站起来欢呼、鼓掌,挥动着手帕,会场的情绪达到高潮。

在欢迎周恩来的人群中,最活跃的是记者,他们常常追寻、包围着周恩来,向他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乘内河轮船“玛丽·安德逊号”前往达勒斯瓦里棉纺厂时,遭到记者“袭击”。当时,他正在看英文报纸;一群巴基斯坦记者前来找他。周恩来对苏拉瓦底总理说:“我被记者包围了。”苏拉瓦底说:“我来救你。”不过,周恩来最终还是友好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周恩来的谈话是通过翻译的,有时候他自己也用英语回答几句。

由于巴基斯坦参加了美国操纵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所以记者们十分关心中巴是否在政治上成功地取得了谅解。周恩来指出,两国人民都要和平和友谊。无论到哪里,这种看法都得到了证实。他说:“两国的领导人员讨论了范围很广的问题。虽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是双方很自由地交换了意见, 这种不同的看法不会妨碍两国之间的友谊。”

记者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台湾问题,周恩来回答说:“我们要尽可能采取一切措施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他用英语说:“台湾过去是,现在还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台湾应该归还中国”。

周恩来的呼声通过记者的笔传向世界各地,传向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