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 落时归根

1965 年 7 月 13 日,李宗仁经雅典、贝鲁特飞抵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

为确保李宗仁归国途中的安全,周恩来特意安排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一定要取得巴方的支持。

当李宗仁的座机抵达卡拉奇机场时,巴方出动警车急速驶入机场停机坪,军警登机进入机舱直接将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接入警车安全送到中国驻巴使馆。

  1. 月 17

    日深夜,在丁国钰陪同下,李宗仁、程思远一行登上巴航公司的一架飞机飞往广州,开始了回归祖国的最后一程。

就在这天深夜,已到上海迎候的周恩来接到情报:台湾方面已获悉李宗仁回国的消息,在缅甸边境某地区布置了截击机,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打下李宗仁的座机。

周恩来彻夜未眠,静候在电话机旁。当接到报告:李宗仁乘坐的飞机已平安进入我国境内后,他才上床去休息。

7 月 18 日,在上海虹桥机场出现了本文开始令世界震惊的一幕。

7 月 19 日,周恩来在上海内部俱乐部会见了李宗仁、程思远一行。周恩来重申了“来去自由”的原则,特别强调了李宗仁与“四种关系”。谈到美国时,周恩来说:“经过抗美援朝,美国已经知道中国的力量。”他详细回顾了中美十年谈判的情况,说明中国共产党从不拿原则作交易,这一点,连陈诚也不能不为之动容。据台湾方面资料记载,陈诚去世前的遗嘱中没有再提“反攻(大陆)”和“反共”,这一现象或许与中共在对美问题上表现出的民族原则与立场是分不开的。关于蒋介石,周恩来说:“根据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接触,“没有一句真话,不以信义待人”,“然而蒋虽不可信,但台湾保存在蒋手里还是比让美国霸占去好”。劝李宗仁“对台湾问题不要干预”。至于第三势力,周恩来认为是没有前途的,中美关系还不是解决的时机,他希望李宗仁认清美帝国主义的本质,不要再抱幻想。

这是周恩来同李宗仁第一次长谈。谈话中没有更多的客套,却句句充满了真诚。程思远感慨地说,“周恩来关心的不是李宗仁个人,而是祖国的统一大业。李先生的归来也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对他个人的争取,而是为发展和扩大党的统一战线。”

李宗仁回国的消息随着电波传向海外,传向世界各地。深深震撼了许多人的心。台湾《天文台》报社长陈孝威评价说:“李宗仁这个抉择,聪明而正确,李的勇气是应该佩服的。”他还说:“数天下人物,毛泽东确是第一人。毛在中国,其成就实非过去许多人所能预料得到。难能可贵者,他的许多做法都是新的创造。新创造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毛能发扬好的, 消除不好的,这就是他的成功处。我一向骂共产党,但现在内心也不得不佩服共产党。”

遗憾的是,李宗仁回国的第二年,中国大地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周恩来对他竭尽全力进行了保护,得到他的理解。1969 年,李宗仁去世前,在病榻上口授了一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短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目前只有一条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恩来称这封信是一个“历史文件”。这封信包含着周恩来争取李宗仁回国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