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是非颠倒的年月,在即将辞世的老人心中,有什么比得到公正的评价更为宝贵的呢?
在那动乱的岁月中,这些民主人士有谁能在家或医院中真正“静心养病” 呢?社会上、家庭中、朋友里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
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和变幻莫测的形势,使他们中的一些人终日缄口不语,积郁成疾。
蔡廷锴先生的夫人罗西欧女士后来回忆道:“十年浩劫兴起的时候,蔡先生身体不大好,患有脑动脉硬化症和白内障。但在那动乱的年月里,他很
难静心养病。一贯爽直乐观的他,终日里缄
口不语,苦苦沉思,有一天,他的患难知交蒋光鼐先生家被抄了,蒋先生知道他脾气急躁,惟恐他和红卫兵冲突起来吃亏,就让蒋夫人给我家挂电话,嘱咐蔡先生不要轻易动火。听到这消息,蔡先生气得在房间里踱来踱去, 一言不发,后来,周总理亲自派公安人员对我们家进行了保护,红卫兵才没能进我们家的大门。然而,蔡先生的心情却更加郁闷了。我手里还存有他晚年的一张照片,他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双目无神,一副麻木不仁的样子。”
周恩来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挂在心上。他的工作没有停留在安全保护上, 而是从各方面关怀他们。周恩来不仅邀请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政治上给以信任;在他们病时积极组织力量治疗和抢救;在他们之中有人去世后妥善处理后事,并且对他们的遗属关怀备至,使党的温暖浸透到他们每一个家庭。
提起周恩来的保护工作,傅作义的夫人刘芸生总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傅作义在年轻时患上胃病,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1973 年 8 月的一天,
他在进餐时突然感到咽不下东西。家里送他到医院检查,发现胃里有一肿块, 病情已相当严重。
周恩来得到报告后非常着急,立即劝他住院治疗。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选有经验的大夫组成医疗小组为傅作义诊治,尽可能地延长他的生命。为使傅作义心情愉快地配合大夫工作,周恩来请傅作义以个人名义邀请商震回国;安排他会见美籍专栏作家赵浩生等。周恩来通过这些活动,使傅作义精神振奋,在去世前度过了一段美好而有意义的时光。
1974 年初,傅作义病情恶化,周恩来指示卫生部组织医疗小组抢救。他常常在深夜找大夫去,询问傅的病情,商量医疗方案。在医生决定为傅作义作腹部开刀插管术时,他叮嘱医生一定要仔细,不要引起感染。这一时期, 正是周恩来处境最困难的时期。一方面,江青、王洪文等发动所谓“批林批孔运动”,矛头指向世人皆知;另一方面,周恩来的病情日益加重,身体十分衰弱。但是,为了党的工作,他全然不顾自己。
后来,傅作义病情转危。周恩来闻讯后立即赶到医院。刘芸生看到面容憔悴,重病缠身的周恩来,非常感动。她俯下身去在傅作义耳边呼唤:“宜生,宜生,你醒醒,周总理看你来了。”
周恩来握住他的手说:“傅先生,毛主席说,你对和平解放北平立了一功。”
这时,傅作义已经不能说话。只见他的嘴角微微颤抖了几下,眼眶里滚动着泪花。
在那是非颠倒的年月里,在这位即将辞世的老人心中,有什么比得到这样公正的评价更为宝贵的呢?
傅作义去世后,周恩来抱病主持了追悼会。
会后,邓颖超代表周恩来看望了处于极度悲痛中的刘芸生,鼓励她战胜悲痛,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在以后的日子中,周恩来不仅帮助她善解决了生活费和住房问题,并且在政治上关心她。1974 年 9 月,周恩来在病卧于床的情况下,亲自给中央写信,提议邀请傅作义等四位起义将领的夫人参加国庆招待会。
周恩来的关怀,使刘芸生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她为和平统一祖国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报答周恩来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