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谁不知道周恩来总理?事实上, 他就像是我们当中的一个人一样

“砰!砰!砰!”清脆的爆竹声,划破北京的夜空,仿佛提醒人们,1956 年的除夕来到了。

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除夕之夜是每个家庭团聚的日子。而 1956 年的除夕之夜,周恩来却是在印度渡过的。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亚洲,印度是第二大国,无论从地

域面积,还是人口,都仅次于中国。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如何,不仅影响到两国的利益,而且关系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非常重视发展两国的友好关系。

1953 年 12 月 31 日,也是一个除夕,周恩来会见了到北京来参加谈判中国西藏和印度关系的印度代表团。在这次谈话中,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关系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 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同尼赫鲁和吴努分别在中印、中缅联合公报中进一步倡导了这个原则,受到所有爱好和平人民的拥护和欢迎。

1956 年底这次出访,周恩来是第二次到印度。在整个访问期间,周恩来

  1. 次路过这里,每一次,他都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在尼赫鲁的陪同下,周恩来参观、游览了印度著名的城市德里、浦那、班加罗尔、马德拉斯、阿桑克尔、奇特兰詹、辛德利和加尔各答等,到处是欢迎的人群,到处是“印地秦巴,巴依巴依”(印中两国人民是兄弟)的亲切欢呼声。

11 月 29 日下午,周恩来出席联邦院议长和人民院议长为他举行的宴会, 宴会在国会大厦举行。担任主席的联邦院副议长向两院议员介绍时说:“在印度,谁不知道周恩来总理,事实上,他就像是我们当中的一个人一样。” 这确实代表了广大印度人民的心声。

尼赫鲁在招待周恩来的宴会上也表达了同样的心意,他说:“约在两年以前,中国总理来到了我们这个城市,但是很快就离开了。那时候,我们曾经热烈地欢迎他。现在他又来了,虽然这次逗留的时间比上次要长些,但是也不会很长。我们要聚在这里对他表示热烈的欢迎。但是给他的真正欢迎, 是他亲眼看到的德里街道上的人民所给他的欢迎。”

周恩来也向印度人民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情。他说:“当我又一次应邀访问我们伟大的邻邦印度的时候,我感到格外亲切,也感到十分的兴奋。我感到亲切,因为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我们来到这里就像来到自己的兄弟的家里一样。我们也感到兴奋,因为自从两年多以前我第一次访问印度以来, 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两国所确定的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潘查希拉——已经得到许多亚非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支持。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愈来愈大的响应。”

1956 年的除夕,周恩来是访问巴基斯坦后途经印度的。

头一天夜里,周恩来在尼赫鲁的陪同下离开喧闹的德里,前往巴克拉—

—南加尔水闸区视察。火车平稳地运行在旁遮普绿色的原野上。

清晨,火车到达被喜马拉雅山外沿 3 千英尺的高山所环绕的旁庶普邦,

这是一个环境十分宁静,景色十分优美的小镇。周恩来的出现,使这个 1 万

  1. 千人口的小镇欢腾起来,一群群白鸽飞向清新蔚蓝的天空。

两位总理站在敞篷汽车上,合手答谢五万多从远近村庄走了很多的路程到这里来的欢迎群众。汽车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越过小山和溪谷,来到巴克拉水闸,工人和孩子们涌了上来,“印度中国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空, 随行人员向周恩来介绍说:这座水闸是世界最高的水闸,工程完工后,它将能灌溉千万英亩的土地,发送将近一万千瓦的电力。往前走,是混凝上工厂, 尼赫鲁告诉周恩来:“去年 11 月 17 日,我装满了第一桶水泥。”要完成巴

克拉工程,一共需要 10 万吨水泥。

周恩来和尼赫鲁又来到南加尔水闸区。这个水闸是 1954 年完成的,建筑十分宏伟、壮观。周恩来不禁赞叹道:印度人民是多么勤劳而有智慧啊!

火车沿着新开的运河向前行驶。周恩来一行中午抵达苏特里杰河左岸的美丽的苏恃里杰大厦,他与尼赫鲁在大厦外面一间镶着玻璃窗的小屋内,进行了 3 小时会谈,气氛友好而热烈。

这真是忙忙碌碌而又富有成效的一天。除夕之夜终于来临。

周恩来和尼赫鲁登上返回德里的列车。

餐车里灯火辉煌,布置得像在家里一样温馨而舒适。周恩来和尼赫鲁共同切开新年蛋糕,举起酒杯⋯⋯

欢声笑语传出车窗,留在旁遮普绿色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