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周恩来治水,26 年呕心沥血,其功不在禹下

提起治水,中国人民常常会想起远古时代的夏禹。传说中,他为了治水, “劳身焦思,居外 13 年,过家门不敢人”,终于治平洪水,功留干史。为了纪念这位治水英雄,大禹长年奔波经过的许多地方,人们为他修建了禹王宫、禹王庙和水德祠。

提起治水,中国人民也会常常想起开国总理周恩来。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做了 26 年总理,治水是他紧抓不放的主要工作之一。正如周恩来自己所

说的:“解放后 20 年我关心两件事:一个水利,一个上天(导弹、卫星)”, 水利专家林一山这样讲过:每当全国发生难以解决的水利纠纷,或是水利建设中出现重大难题,周恩来都亲自出马,认真处理;凡是毛泽东交办的治水任务,周恩来更是抓得紧、抓得细。

虽然,人们没有像对大禹那样,专门为周恩来修一座庙宇,或竖立一块石碑,但是,那波涛滚滚的江水,那滔滔江水上立起的一座座大坝、一座座水库不都是形象地记载着他的功绩吗?

绍兴,是周恩来的祖籍;绍兴也是埋葬大禹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大禹“忧民救水到大越(今绍兴),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会计”是讨论的意思,讨论的地点茅山因此改称为会稽山。大禹做了皇帝以后,“巡狩大越”,在这里病故,就葬于会稽山下,人们为他在这里安置下舒适的陵墓, 供他永远的歇息。1939 年 4 月,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回到故乡。在亲友的陪同下,周恩来专程拜谒了大禹陵,像家乡人民一样,真诚地怀念这位远古的治水英雄。周恩来拾级而上,驻足陵前。背靠大禹的陵墓,周恩来留下一张英姿勃勃的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被收入周恩来画册中,成为永久的纪念。几十年后,人们面对这张照片,透过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仍然可以体会出周恩来当时的心情:人民一旦做了国家真正的主人,他也要像大禹一样治理水害,造福天下。

周恩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949 年 11 月,新中国开国大典刚刚过去一个多月,周恩来在北京会见了参加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的部分代表。他说:古代的人被传得最多最久的便是治水的大禹,他的形象最高大,最受后人颂扬。他号召大家向禹学习, 以禹为榜样,努力治水。后来他还说:“我们今天要做的工作,是大禹以来从未做到的”。

在以后 26 年的总理生涯中,周恩来身体力行,为治水呕心沥血,其功不在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