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壮族自治区是一件大事, 还是由广西各族人民来决定”

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曾经把自己关在中南海勤政殿内整整一个星期,为的是起草一份使各族人民都能够接受和满意的《共同纲领》。

在这份共同纲领中,周恩来郑重地写上了“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项政策一公布,就得到全国各少数民族的拥护和支持。新中国成立不久,内蒙、新疆等地陆续建立起民族自治区。1956 年,波匈事件发生后,匈牙利共产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毛泽东和周恩来:“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原因,首先是民族问题没有处理好。”这个教训,给了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启示。当时,摆在周恩来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问

题。由于帝国主义正利用西藏问题在中国大搞分裂活动,因此解决好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可以树立一个民族团结的榜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957 年 3 月,北京地区寒气未尽。

但是,由于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提出,使人们感到政治气候却是春意融融,冰消雪化。

在这种民主、祥和的政治气氛下,政协全国委员会于 3 月 17 日至 26 日, 邀请来京协商建立壮族自治区的广西省代表团全体成员、广西籍政协委员和有关的政协委员,以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春等地工作的广西籍人士,就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问题进行协商和讨论。

对这个问题,中共广西省委在 1956 年 10 月曾经根据中共中央的倡议, 在党内外进行酝酿和讨论。12 月,政协广西省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又把这个问题作为主要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出现了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广西全省改建为壮族自治区,这个被称为“合的方案”;另一个方案是把广西划为两部分,即保留广西省的建制,管辖当时广西省的东部,约占全省面积十分三。另外把西部壮族聚居地区约占全省面积十分之七的地方划出来建立壮族自治区。大家把这个方案称为“分的方案”。

是采取“合的方案”,还是采取“分的方案”呢?代表们正是带着这个问题来北京参加讨论的。

周恩来亲自主持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李维汉发言提出了关于建立壮族自治区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意见,围绕这些看法和意见,会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气氛十分融洽。

广西省副省长、中共广西省委委员陈再励,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梁漱溟, 政协广西省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致公党广西省支部主任委员雷沛,广西省副省长、民革广西省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此生,广西省副省长、民盟广西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兆棠,国防委员会委员、前中共广西省委员会第一书记张云逸,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任李济深等都纷纷发表意见,赞成“合的方案”。他们主要是认为“广西壮族聚居的西部地区,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低一些, 但广西丰富的矿藏,公路、水运交通也是一个整体,如果分开来,东西两部的发展都要受到限制”。再有,“合的方案对民族团结、对社会主义建设是有利的,建立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是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合的方案符合这个目标。”作为人数较多的汉族应该帮助人数较少的兄弟民族求得共同发展。广西代表团中的壮族代表甘怀义、侗族代表秦振武、瑶族代表凤裕山、壮族代表韦瑞霖等在发言中也特别强调,广西各民族间团结互助的不可分的兄弟关系,表示作为弟弟的少数民族,欢迎汉族老大哥参加到壮族自治区里边来。但是,还有部分人思想不通,他们发言指出:广西建省已有二百多年, 汉族在广西是多数,如果把广西改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恐怕汉人在感情上、习惯上难以接受,因而不同意采取“合的方案”。也有少数人同意“合的方案”,但是不同意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名称,而主张采用“广西各族自治区”、“广西自治区”等名称。

能听到这么多的意见和建议,周恩来十分高兴。3 月 25 日,是会议结束的日子。他在会上做了总结性发言。

周恩来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这次座谈会开得好,收获很大,各方面的意见都听到了。在个别具体问题上,少数人的意见有些出入,这是难免的,因为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意见总会有出入的。可是在基本问题上,即在壮族必须建立省一级的自治区的问题上,在合的方案比分的方案为好的问题上,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一致的,这就是很大的成功,大的方面意见一致了,是不是可以认为建立壮族自治区的工作从此就完全顺利了呢?不是的,这个工作才开始,我们还要经过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的酝酿,把广大人民群众讨论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核批准,才能付诸实施。只有把工作做得成熟了,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接着,周恩来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谈到当前的民族政策。

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后来汉族逐渐发展,把少数民族逐渐挤到边疆去了。汉族人口多,所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好,经济、文化比较先进,处在有利的地位,这样,汉族就逐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历史上,也有些少数民族进犯过汉族,史书上称做“异族入侵”。周恩来说:“各民族间互相侵扰,本来是件坏事情,但在客观上也产生过好的后果。它造成了民族杂居,进而互相通婚,文化交流,促进了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民族的长处容易结合起来。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就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点,不断和其他民族混合,它不但没有衰落,在客观上对汉族的影响还有它的好的一方面。”

周恩来以满族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满族不过几十万人口,但是它建立的清朝统治中国达二百多年,今天中国的版图这样广大,就是认清朝继承过来的。清朝有些政策对人民也是有益的,可是到了后来,上层统治者腐化了, 抵挡不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并加深了对人民的压迫,汉族再也不能

忍受它的统治,才起来推翻清政府,汉族占了统治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旧政府都没有能够解决民族问题。汉族愈发展, 就愈把许多少数民族挤到边疆,在政治上压迫它们,经济上剥削它们。从中国的情况看,全国有 50 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的人口合计只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尽管汉族挤他们,可是他们居住地区的面积还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由于人口众多的汉族早就占据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致使他们住的地方中有不少是高寒山区和沙漠地带,给他们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周恩来说:“今天,汉族应该多多替少数民族设身处地想一想,不要让他们再受委屈,应该使他们也能得到较好地发展。”

他还强调:“我们主张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台起来,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在各民族相处中,第一,汉族一定要自觉,遇事应多责备自己,要严于责己, 宽于待人。这样少数民族也就会跟着汉族的样子做,各个民族就会真正自愿地合起来。第二,要在民族大家庭中搞好团结,不能怕麻烦,一时怕麻烦, 日后就会生出更多的麻烦来。民族问题本来就是个复杂的问题,麻烦的问题。每个民族都有它长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对待民族问题,要作历史的分析,并且要有阶级观点。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民族问题离不开阶级问题,但是民族问题又不完全等于阶级问题,所以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周恩来精辟论述和分析,使代表们点头称是。大家的疑虑消除了,思想统一起来。

1958 年 3 月 5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首府设在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