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争取过来的第一位国民党

高级将领,曾经是有名的“剿共”司令, 也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

1955 年,因躲避蒋介石的迫害而出走香港的卫立煌收到一封奇特的信, 这封信是他妻姐的女儿韩德庄写来的。信中说:“姨夫曾在太原结识的朋友叫她写信,请姨夫姨母回来”。

“太原的朋友?”

卫立煌愣了一下,旋即,脸上浮现出难以掩饰的激动。这位“太原的朋友”就是周恩来。

1937 年秋,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从平津向山西大地燃去。

经历了十年内战的国共两党在山西战场开始了最初的,也是最好的一段军事合作。

这个时候,周恩来和卫立煌抱着同一个目的——抗战,到了山西前线。周恩来的任务是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协商合

作抗日事宜,卫立煌的任务是以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的身份带领部队开赴前线迎击日军。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太原,阎锡山官邸。这时,正处在著名的忻口战役前夕。

能在这特殊的地点特殊的环境下见到自己在北伐时期就十分仰慕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卫立煌感到非常高兴。

双方谈话的主题很快就归于前线的战事。

周恩来听说卫立煌决定去忻口迎敌,很钦佩。他告诉卫立煌,近两个月在庐山、南京两地同蒋介石谈判,国民党政府在抗战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弱点。他说:“目前全国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城市各界朋友及其他许多爱国同胞还没有被唤起,这是最严重的情形,直接影响到前线不能打胜仗, 挽救危机的唯一道路就是实行孙中山先生的遗嘱,即‘唤起民众’四个字。”

卫立煌提出希望中共调八路军第 129 师到忻口参加阵地战,共同保卫太原。

周恩来表示了不同意见。他指出:八路军在决战问题上不是主力,但在敌后游击战中将起决定作用。现日军向太原方面进攻,我们不能把所有兵力都放在正面打阵地战,应该给第 129 师独立自主的活动机会,使它能迂回日军后方,寻找有利条件打击敌人。

卫立煌一时没有完全理解和接受周恩来所讲的道理。1937 年 10 月 5 日,忻口战役迫在眉睫。

周恩来同阎锡山、卫立煌等共同商讨忻口战役作战计划。周恩来提出应

以忻口周围山地为固守阵地,诱敌深入,求得侧面出击消灭敌人。处于左右两翼地区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同时向宁武南北、代县以东侧击敌人,协同友军作战,力争在忻口以北取得胜利。

忻口战役打响后,为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八路军第 115 师协同友军袭

取平型关、大营镇,相机略取浑源、应县;令第 120 师主力位于岱县(今山

阴县)以西山地,完全断绝大同与雁门关之间交通,以第 358 旅主力配合友

军夹击宁武以南之敌,令第 129 师以一部进至正大路之寿阳等地,积极有制与打击西进之敌。八路军的有力援助深深感动了卫立煌。

11 月初,忻口最终失守。

卫立煌败退太原。作为一名军人,战场上的失败,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沮丧和懊恼交织心头。周恩来十分体谅卫立煌此时的心境,他安慰卫立煌说:“胜败不在一城一池之得失,只要我们继续抗战,实行全民总动员, 进行民主改革,最后定能改变不利形势,在战场上取得主动。”

经历失败后的卫立煌这时才真正感受到忻口战役前,周恩来提出的种种意见是正确的。

太原时期的短暂交往,使周恩来和卫立煌结下深厚的友情。难怪这位“太原朋友”的来信会激起卫立煌珍藏心中的感情。

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卫立煌曾经为蒋家王朝屡建战功。由于他不是蒋的嫡系和亲信,所以,尽管他战功赫赫,仍然受到蒋的排挤和猜疑。这使卫立煌深感苦恼和愤懑。

解放战争末期,卫立煌终于下定决心脱离蒋的阵营,出走香港。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曾通过“民革”的关系争取卫立煌回国,卫立煌曾郑重回答:“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将来一定要回新中国,等等再说吧。”新中国诞生的第三天,卫立煌起草了一份致毛泽东的电报,电报全文如

下:

北京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

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申贺忱。卫立煌江①

1955 年 1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一江山岛。

  1. 月 24

    日,周恩来发表反对美国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声明,引起卫立煌的共鸣。他向友人表示:解放台湾、统一中国大业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态度和愿望。卫立煌的政治态度受到周恩来的重视。他认为,卫立煌的爱国心思很好,现在是欢迎他回来的时候,将会对海外国民党人士起一个榜样作用。因此,他请韩德庄发出那封令卫立煌激动不已的信。这封祖国来信,坚定了卫立煌投向新中国怀抱的决心。3 月 15 日,卫立煌从香港抵达广州。在这里, 他发表了一生中最庄严的一个文件《告台湾袍泽朋友书》:

台湾袍泽们、朋友们:

祖国近五年来,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凡百设施,突飞猛进,为有史以来所未有。对外在国际上国家声望日高,对内使各民族融洽共处,形成空前未有之大团结,以西藏数十年之离异,现又重回祖国。祖国经济建设一日千里,达到由无而有,自少而多,如

① “江”按韵目为三,此电是十月三日发的。

钢、铁、煤、油等重工业之大量开发与建设,治淮、荆江分洪以及各地水利之兴修,康藏、青藏两公路及成渝铁路之筑成,宝成、陇海铁路之增筑,包兰、成昆铁路之测建,中蒙国境铁道之完成,以及自造飞机、火车头、轮船等等。尤其在人事方面,不论过去如何,凡对国家有所贡献者,均能奖励扶植,一视同仁(如程颂云、翁文灏、张治中、傅作义、陈明仁、郑洞国等等)。以视蒋介石时期,在外交上俯仰随人,厚颇谄媚;在政治上视国为家,排除异己;经济方面则将国家经济命脉置于四大家族之手;人事上嫉贤忌能,非亲莫用。真乃泾渭分明,善恶立判。凡此铁的事宾,无论为爱为憎,都是不能加以否认的。⋯⋯

台湾是中国领土,乃是历史上和外交上文献所具载,任何人不能歪曲事实,加以否认。美国欲以武力强据台湾,乃其别具帝国主义者侵略野心,无论他如何颠倒是非,混淆视听,也不能掩盖天下人的耳目。台湾之于中国,正如夏威夷之于美国,如有其他国家舰队霸占夏威夷领海,他们美国人民又将作何感想?何况解放台湾,是讨伐中国的罪人蒋介石,纯是内政问题,是世界上主持正义者所同情的。今蒋介石乃与美国订立美蒋防御公约, 图借外力负隅拒抗,真是出卖主权,引狼入室,这种行为不但为六亿同胞唾弃,更为具有天良,心存爱国者所切齿!各位已看到了韩战时祖国坚强军力迫使美国停战之事实,台湾最后必定解放,无论按哪一方面说,都是必然之理,既成之势。

我自辛亥年投笔从戎以来,即决心献身革命,希望有所助益于改革腐旧社会,建设现代国家。只因蒋介石窃据领导地位,利欲迷人,背叛革命,只图千方百计巩固私人权势, 置国计民生于不顾。以致数十年光阴虚耗,未能如愿以偿,既恨且愧。自从我在香港住了五年以来,闭门阅读各种书报杂志,站在客观的立场观察实际,寻求革命真理,回想过去蒋介石几十年来的所作所为,比起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五年来的建树,使我更为明白是非功罪,何去何从。所以我觉得这几十年误随了祸国殃民的蒋介石,实在愧对国家愧对国人。现在祖国正在进行解放台湾,予我们大家一个效忠革命,为人民尽力的机会,以赎前想。遥念在台数十年共患难的袍泽们、朋友们还在蒋介石魔掌之下,不忍坐视诸位随蒋沉沦毁灭。故特掏诚坦告,深望诸位及早醒悟,对于有功于解放台湾者,在有形无形中,各自乘机量力而为,则台湾解放之日,祖国及国人必不有负于请位。肺腑之言,敬希谅察! 责任艰巨,诸维珍重!

卫立煌

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五日

看到卫立煌的返国宣言,毛泽东十分高兴,一封洋溢着欢迎之情的电报从北京发往广州:

卫俊如先生:

三月十六日电报收到。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早日来京,藉图良晤,如有兴趣, 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用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毛泽东 三月十七日

1957 年 4 月 16 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酒会,宴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他特意邀请卫立煌作陪。伏罗希洛夫对卫立煌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我们是无敌的。”周恩来说:“对。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毛泽东紧接着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这句话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卫立煌回国的全部含义。

卫立煌的行动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和鼓励,他先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还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参与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只是由于无情的疾病突然袭来,使卫立煌没有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在他住院治疗期间,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多次前去探望。到了卫立煌病势沉重,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周恩来握着他的手鼓励他同

疾病作斗争,使他感动的流下热泪。

1960 年 1 月 17 日,寒风伴着哀乐而起,卫立煌逝世,终年 64 岁。周恩来亲往中山公园内的中山堂为他主持公祭。

张治中在悼词中说:“卫立煌不愧为一个爱国军人,为至今还徘徊歧途的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这是人民对他的最高评价。

一位曾经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士说:“从卫立煌的转变,再一次看到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伟大、正确,它吸引了千千万万群众进人民族统一战线,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连原先蒋介石的重要台柱、得力的左右臂、反共最有名和红军打仗打得最厉害的骤悍先锋也成了共产党的好朋友,未后也自己跑到人民这一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