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命而来的周恩来不负毛泽东的重托,到莫斯科后,立即投入到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之中

1 月 21 日,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陈伯达、伍修权等出席列宁逝世

26 周年纪念大会。随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出席斯大林举行的酒会。

在交谈中,从体现主权的立场出发,周恩来提出苏联归还中国长春铁路应该有个年限,并且指出:(一)铁路在未归还之前,应由中苏双方共同经营。共同经营的股额,中方占 51%,苏方占 49%;(二)铁路局局长可否由中方担任正局长,苏方任副局长。苏方答复:中苏股额比例按 51%和 49%确定不平等,将影响苏联与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合作,因为苏联与它们间的股额都各为一半。再就是铁路的正副局长任职,可采取定期轮换制。毛泽东、周恩来考虑,中长铁路既已确定定期归还,便同意了苏方的意见。

关于旅顺口问题,有意以新协定取代不平等的旧协定的斯大林,指出可以不必顾虑《雅尔塔协定》的约束,并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保持 1945 年协定的形式而实际撤兵;二是实际上暂时维持现状,而采用一个新的形式。

这是斯大林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苏联将放弃《雅尔塔协定》所赋予苏联在中国享有的特权。

毛泽东、周恩来的想法是:新中国刚刚建立,海军尚未组建,不如让驻旅顺口的苏军推后一些时间撤退,但应在形式上规定撤兵期限,使中国今后收回旅顺口有法可依。如果协定形式不变,苏军撤退后还可以随时进驻,于中国不利。因此,毛泽东表示赞成第二方案。

在同斯大林握手致意时,周恩来看到 20 年不见①、经历卫国战争洗礼的斯大林,已经须发皆白,面部皮肤松弛,明显地苍老

多了。但是,已经步入古稀之年的斯大林,仍如过去那样踌躇满

志,稳重端庄,保持着他那特有的神韵,讲话一板三眼,用词简洁准确, 态度友善谦和,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l 月 22 日晚 9 时,周恩来陪毛泽东同斯大林会谈,磋商着手起草新的友好条约和借款等协定的各项原则与方法。

会上,毛泽东发言说:在新的情况下,中苏两国的合作关系应在条约上固定下来。条约的内容应是密切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的合作,以共同制止帝国主义国家的重新侵略。斯大林表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并且申明对《雅尔塔协定》中所规定的苏联对大连、旅顺港所享有的特殊权益可以不去管它。还指出:现在有两类问题需要解决。第一类为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中长路与旅大问题、贸易与贸易协定问题,第二类为军事问题、空运团问题。

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由周恩来同米高扬、维辛斯基就第一类问题进行正式谈判(会议开始后,双方分别增加李富春、王稼祥、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安·安·葛罗米柯、罗申参加),起草条约和有关的协定。同时决走,由刘亚楼同部长会议副主席尼·亚·布尔加宁就第二类问题进行谈判。从 1 月 23 日开始,在毛泽东指导下,周恩来率领李富春、王稼祥同米高扬、维辛斯基、

① 1939 年 9 月至 1940 年 2 月。周恩来在苏联期间未见到斯大林。

葛罗米柯、罗申进行具体谈判,并着手起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草案)》。40 年后,据当年参加该《条约》翻译工作的伍修权在《回忆与怀念》一书中写道:

他(指周恩来)将条约草稿交给代表团和大使馆的同志们,组织发动大家对条约草案进行逐条、逐句、逐字的研究、斟酌和修改。要求人人开动脑筋,贡献力量。他自己更是格外认真和精细地,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这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完全是从国家利益出发,防止漏洞。周总理说,这个条约不仅要在今天看行,还要在以后看行不行,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后人检查。条约全文的实质性文字还不到一千字,但是每一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个同志,特别是周总理,都为它付出了心血。例如条约草案中有一段原来是: 缔约国一方一旦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得以”援助。周总理觉得还不够肯定,没有表明条约应有的作用,经过再三考虑,将“得以”二字改为“即尽全力”给予援助,这就更肯定更明确了。为了这看来只有几字的改动,就讨论甚至争论了很长时间。

l 月 24 日,周恩来将中方起草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草案)》送

交维辛斯基。随后,苏方提出修正稿。修正稿接受了原草案的基本内容,只是对文字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对结构进行了一定调整。其中,将第二条由被动式行文改为从积极方面规定尽速缔结条约;在第三条中加上“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2 月 1 日,周恩来起草毛泽东致刘少奇电。电文称:“现将《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草案)》电告如下,全文共 880 字①,请令乔木校正有无错误。此案大体已定,如有个别文字修改,当再电告。”8 日,周恩来致电杨尚昆、胡乔木:昨日又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最后付印稿发给你们。“此次标点符号仍不计算,亦无草案及全文字样,共计 898 个字,请校正是否无讹”,“现已争取派飞机送文件到北京”。

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草案)》拟成并送交苏方后,周恩来从 1

月 24 日开始主持起草《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对苏方提出的《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中方原则同意,只是对年利为 1%的优惠条件的解释提出了修改意见,但苏方坚持原有提法,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②“认识苏联何以减少一倍的利息优待中国”。对此,中国表示谅解。

在中苏双方对有关条约和协议达成一致意见后。2 月 5 日,周恩来起草了毛泽东致刘少奇电。电文告以:现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草案)》及其议定书、《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 6 个文件发回。有关文件,可先在中央政治局会上讨论并在签字前一

天,由你召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传阅 6 个文件,同时由你作解释性报告,以便取得大家同意。

2 月 8 日,周恩来致电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政治局,通报中苏谈判进展的

简要情况。从这天到 2 月 14 日,他又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的文字校正、签字时间和国内就此事的宣传报道等事宜起草数电发回国内。周恩来在 12 日致刘少奇转杨尚昆、李克农和胡乔木的电报中说:

一、7 种文件及新华社社论已于 11 号上午 10 时由赖亚力、石乔乘飞机送往北京,

如无阻碍 13 号至迟 14 号上午可到。

① 指不含标点符号的实有字数。

② 苏联贷款给东欧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年利为 2%。

二、为防万一飞机误事,今日将新华社社论电告你们,文件经电告有错误旨,当于今日再电告一次,以便作最后校正。

三、签字日期,时间大致定为 14 日下午 6 时至 7 时(即 18 时至 19 时),计北京时

间已为 14 日 23 时至 24 时。我们准备在签字后,即于莫斯科时间 19 时至 20 时将签字情

况,分别以有线电明码及无线电话发新闻稿给你们,以便 15 日与各项文件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