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会议》这场戏定稿时,周恩来欣慰地点了点头,说:历史就是这样嘛!机

会主义者把革命引入歧途⋯⋯

在《东方红》的创作与排练中,周恩来是名副其实的总导演。他三天两头深入现场,从作品主题的确立到艺术表现手法和原则的把握,从某些细节的处理到道具的使用、服装颜色的选择,都提出了很多精辟的修改意见,并且集合起一支全国最优秀的创作演出队伍。

主题是一部作品忧劣最为重要的一环,具有核心和统帅的作用。《东方红》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呢?

这是周恩来尤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他明确指出:是要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学习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整个作品要贯穿毛泽东思想这条红线,要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从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产物。

主题确定后,但在艺术上如何表现,如何实现寓教于乐,仍然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他看到,用艺术形式,特别是歌舞这种形式来简要地表现中国革命的历史,还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并有相当的难度。

为了紧扣主题,使《东方红》的创作真正做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有机地高度统一,周恩来亲自或邀请熟悉党史的党政军负责人给编创和演出人员作报告。同时,他时刻以一个总导演的敏锐侗察力和鉴赏力,审视着、指导着《东方红》的整个排练过程。

在排练队伍集合之初,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对编创和演出人员说:中国革命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革命史诗,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写出来的,是一个伟大的创作。参加大歌舞工作,是一次革命化的实践,是一次党史学习。我们这样年纪的人,都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何况大家这么年轻,更要好好学习,努力做到甲艺术形式将这首史诗再现在舞台上。

在《星火燎原》一场戏中,原来只表现了共产党人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没有提及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明确指出:对于我党来说,蒋介石的叛变只是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的外因,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才是内因。否则,蒋介石举起了屠刀,我党也能组织有效的抵抗,情况会大不相同。这是血的教训。写清楚这一点,不仅是为了正确地表现历史,而且对国际国内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秋收起义》舞蹈排好后,周恩来从既要有革命内容,又要有抒情的艺术形象的原则出发,谆谆开导说:这场戏,要着重反映毛主席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但必须用优美的画面来反映。因此,开头可以用火把形象地象征毛主席点燃了武装斗争的火炬;结束时,换成多面红旗,引导群众前进, 浩浩荡荡,形成燎原之势,然后从四面下场,象征毛主席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传播到全国各地。

当周恩来发现剧本中没有最能反映主题思想的遵义会议这场戏,只是用几句朗诵词一带而过时,当天深夜,他赶到导演组召集会议,给导演们讲述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严肃地说: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主席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没有遵义会议的胜利,没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也就没有今天的胜利。因此,表现不表现遵义会议是个原则问题。这场戏无论如何不能少,一定要加上,要用专场来表现,而且要努力表现好。在以后的排练过程中,周恩来亲切地对演员说:“要

把我们热爱毛主席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

《遵义会议》这场戏初排时,只有舞蹈,有些像哑剧。对此,周恩来又提出要增加歌曲来喧染气氛。于是,编导人员增加了《抬头望见北斗星》、

《遵义会议霞光闪闪》等优美的抒情歌曲。他高兴地给予肯定,说这样设计好。当他发现舞台上红军战士太少,气氛仍显不够时,又提出要增添人民群众,而且必须有少数民族群众。

经过不断的加工修改,《遵义会议》这场戏的容量和氛围大大地增进和扩充了,成为整台气势磅磷节目中的第二个高潮。

定稿时,周恩来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说:历史就是这样嘛!机会主义者把革命引入歧途,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又拨正了船头,把革命引向胜利。一天,已经接近午夜了,可是《东方红》排练场上仍然是灯火通明。在

最后一场展示民族大团结的欢乐歌舞中,各少数民族的舞蹈都几近完美无瑕;相比之下,汉族舞蹈相形见绌,总是千篇一律地打腰鼓、跑旱船,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于是,产生了争论,大家都在耐心等待周恩来的裁决。

在时针指向零点时,周恩来果然出现在排练现场。当他得知争论的情况后,他并没有就事论事,以一两句话裁决了事,而是循循善诱,从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来启发大家的创作思路与灵感。这样,果然使在场的创作人员茅塞顿开。

最后,大家一致赞同用传统京剧中“闹天宫”的表现形式代替这段汉族舞。形式确定后,一贯雷厉风行的周恩来立即打电话找来中国京剧院负责人, 连夜落实了“闹开宫”的排练方案。当周恩来离开时,晨曦已经射进了排练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