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抗美援朝决策

美国武装侵略朝鲜。周恩来主持召开保卫国防问题会议,组织东北边防军, 部署未雨绸缨的有力措施

由于连绵不断的长期战争的破坏,使本来就十分落后的国民经济,在新中国诞生之时,更是百孔千疮,百废待兴,人民生活贫困,失业众多。尽快地肃清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和土匪武装,争取获得一个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来进行国家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

正在这个历史转换的节骨眼上,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内战爆发。当晚, 美国政府从其帝国主义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立即作出了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决定。

紧接着,6 月 27 日,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布己命令美国驻远东空军和海军向南朝鲜军队提供“掩护和支持”,并决定侵占台湾。这天,美国还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联合国成员国采取“紧急的军事措施”,给南朝鲜以“必需的援助”。

7 月 7 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给入侵朝鲜的美国军队及其他

15 个国家的军队披上“联合国军”的外衣。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朝鲜的武装干涉,使朝鲜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他们来说,所进行的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于朝鲜人民来说,则成为反对外国干涉者的祖国解放战争。

中国和朝鲜是唇齿之邦。俗话讲:“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联合国军”肆无忌惮的侵略行为,不能不使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援助邻邦朝鲜,反对外来侵略、保卫中国回家安全视为紧迫的重大问题, 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立即开展坚决的外交斗争。

  1.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上讲话,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远东局势的严正立场,强调:“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

这天,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了美国政府侵略朝鲜、台湾以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

  1. 月 6

    日,周恩来在给联合国秘书长特吕格弗·赖伊的电报中强调:安理会所通过的关于要求联合国会员国协助南朝鲜当局的决议,“是支持美国武装侵略、干涉朝鲜内政和破坏世界和平的,严重地破坏了联合国宪章”, “显然是非法的”。

尤其重要的是,在进行外交斗争的同时,毛泽东、周恩来以战略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内审国情,外度大势,及时地在军事上采取了未雨绸缨、有备无患的防范措施。

毛泽东、周恩来清楚地看到:虽然朝鲜人民军敢打敢拼,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汉城、仁川、水原、大田等地,并一直向洛东江三角洲攻击前进, 但对方的主力并未受到致命性的打击。何况,朝鲜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焦点。对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骄横不可一世,自认为不可战胜、居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国,是绝不会轻易认输的,因此朝鲜战争很可能有反复。

据当时任周恩来军事秘书、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的雷英夫介绍:

正是这时①,总理在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周恩来致联合国秘书长赖伊的电报》稿时,郑重其事地询问李克农、章汉夫、乔冠华、陈家康和我,“你们对朝鲜战争有何看法?8 月份能结束吗?”⋯⋯我说:“总参谋部的看法和外交部一样,但还稍微谨慎一点。认为即使把伪军和登陆美军消灭了或赶下海,也不等于朝鲜战争结束,因为美国还可以用绝对优势的海空军,进行轰炸和封锁,陆军实行登陆。战争是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 不歼人敌人的主力,不打得敌人实在招架不住,它是不会罢休的”。

总理又点了点头说:“是呀,不经过反复多次的较量,不消灭美军的力量到不能支持的时候,朝鲜战争是不可能轻易结束的。这个战争将是一个持久复杂的斗争,至于持久到什么时候,是 1 年、2 年、3 年,甚至更长?要看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才能确定。反正一两个月,一两个战役是不行的。我们宁可把情况估计得复杂一点。

与此问时.毛泽东、周恩来还清楚地看到:东北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工业基

地——这个地区集中了中国半数的重工业,因此,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战略区。但是,因为第四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入关南下,所以在朝鲜战争爆发前, 东北已成为全国驻军最少的一个战略区——正规部队只有一个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的第 42 军,东北全部兵力不足 20 万。如果不做好应付最坏情况的准备, 后果难以想象。面对极其严峻的战争形势和东北地区兵力奇缺的现状,1950 年 7 月 7 日,负责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开第一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

会上,周恩来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朝鲜战争形势的估计和成立东北边防军的指示,提出并初步商议了对东北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设立与领导人选配置、政治动员与后勤保障、车运计划与兵源补充等问题的设想。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第四野战军副政委谭政、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铁道兵司令员滕代远、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作战部部长李涛、军训部部长肖克等。

经过几天的酝酿考虑后,7 月 10 日,周恩来继续召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 最后商定组织东北边防军的各项问题。与会者一致拥护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立即成立东北边防军并屯兵鸭绿江畔的战略决策,认为这是防患于未然的正确决策。

最后,会议一致通过《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草案)》。《决定(草案)》确定:

(一)抽调 1950 年初被定为国家战略预备队的第 13 兵团及其所辖第 38

军、39 军、40 军和在齐齐哈尔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第 42 军,以及炮兵第 1 师、第 2 师、第 8 师和 1 个高射炮团、1 个工兵团、1 个坦克团、l 个骑兵团等,共约 26 万入,组成东北边防军,负责保卫东北边防,并准备在必要时援

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任务。这些部队最迟限于 8 月上旬在东北地区南部完成集结。

(二)任命能征善战、负责准备解放台湾战役的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劲光为副司令员、肖华为副政委、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 任命骁勇战将邓华为第 13 兵团司令员、赖传珠为政治委员、解沛然(解方) 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原第 13 兵团司令员黄永胜、参谋长曾国华调广东军区分任副司令员和参谋长。

① 指 1950 年 7 月 5 日。

7 月 13 日,周恩来嘱军事秘书把修改后定稿的《决定(草案)》立即报中共中央、毛泽东审核批准。当天,毛泽东批示:“照此执行”。9 月上旬, 中央军委又将第 50 军编入东北边防军序列。

  1. 月 23 日,因粟裕身患重病,肖劲光、肖华在原有工作岗位上不能脱身,

    经毛泽东批准,中央军委决定东北边防军归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指挥;东北边防军后勤保障由东北军区统一供应,李聚奎改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2. 月上旬,东北边防军部队全部开抵东北边境辑安(今集安)、通化,

    柳河、开原、铁岭、辽阳、海城、凤城和安东(今丹东)等地,开始以美国军队为假设敌的突击训练。

8 月 23 日晚,周恩来在西花厅听取雷英夫汇报总参谋部作战局和有关部门研究朝鲜战场情况,战争局势走向问题的汇报。雷英夫介绍,参与研究的同志经过各抒己见,一致认为,以美国军队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港登陆的可能性很大。这是美国企图扭转朝鲜战局的一着很厉害的棋子。

周恩来认为,总参谋部作战局提出的意见,涉及到一个重大军事问题, 值得高度重视。他立即打电话给毛泽东作了简要汇报。毛泽东当即指示周恩来带雷英夫到他的住处菊香书屋再作一次汇报。

周恩来把雷英夫介绍给毛泽东。

周恩来为了让毛泽东听好汇报,叮嘱雷英夫说:“你慢慢讲,不要慌。” 在雷英夫打开朝鲜作战地图,进行详尽的汇报后,毛泽东明确指出:美

军在仁川登陆,确实是一个值得密切注意的大战略问题。

为了以防万一,毛泽东、周恩来决定将敌人可能在仁川等地登陆的分析, 告诉朝鲜和苏联政府,供他们参考。同时,他俩还责令总参谋部和外交部随时密切注视朝鲜战局的变化。

为了适应朝鲜战局可能出现的突然变化,8 月 26 日.根据在毛泽东处商定的计划,周恩来再次召开有各方面领导人参加的国防会议,检查东北边防军的各项准备工作。

会上,周恩来介绍了朝鲜战场的形势,阐述了加紧东北边防军战备工作的重要意义。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朝鲜问题就成了世界至少是东方局势的焦点。经过两个月的作战,证明友方原来设想“一鼓而下”, 把李承晚军队和美国军队赶下海,很快解放全朝鲜,已经不可能了。友方“过去多为击溃战,歼灭战很少”。

进而,周恩来指出:根据现在情况看来,战争将趋于长期化,要准备在长期战争中消灭敌人。“将美军各个歼灭,这个任务落在我们肩上”。“这就需要我们加紧和加强准备工作。一切都要准备好,不要成为‘临急应战’, 而要有充分的准备,一出手就胜。因此,在我们未准备好之时,不要过早地惊动敌人,使敌人警觉”。

接着,周恩来强调:我们必须在 9 月底以前做好一切作战准备,否则, 万一形势恶化,就会措手不及,陷于被动。我们的军事建设应有一个较长远的规划,各军兵种都要有一个 3 年建设规划,空军、炮兵、装甲兵也要加紧训练,准备明年春天参战。

8 月 31 日,周恩来主持东北边防建设计划会议。会议决定:东北边防军

以 11 个军(36 个师),共 70 万人作三线配置,第 13 兵团、第 9 兵团和第

19 兵团分别为第 1 线、第 2 线、第 3 线。从第四野战军中抽调 10 万老兵,

准备在参战后补充到第 1 线部队。

以上所采取的种种防范措施,为以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证明是富有远见的,并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略决策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