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机场——周恩来与尼克松的手相握,20 多年来隔绝中美之间的坚冰终于融化

尼克松访华是世界关注的大事,随行来的大批记者需要通过卫星播放整个行动的实况。可是,当时中国不具备这个条件。

一天,周恩来约熊向晖来商谈这件事。他请熊向晖跟美国方面谈一谈, 由他们代为租用一个卫星。中国方面照价付款。

熊向晖对美国白宫发言人齐格勒谈了这件事。齐格勒说:“租用卫星需要一百多万美元,我们美国方面已经准备了一个卫星,不用中国政府付款, 只要建立地面卫星站就可以。”

周恩来听到汇报后说:“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主权问题,我们一定要租。”他对熊向晖说:“你就对齐格勒讲,请他为我们租一个卫星,租用期间,卫星的所有权属于中国政府,美国方面有使用权,但使用必须通过中国政府的批准,而且我们要收费。齐格勒租用卫星的价格合理,我们收费也会合理。”

熊向晖把这个意见转告齐格勒时,他楞了,想了一会儿,不无钦佩地说: “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谈判对手。我保证租用卫星的价格一定合理,因为我知道租用费和使用费是相当的。我非常佩服你们的精明,我更佩服你们处处维护中国的尊严。”他还说:“我刚刚理解基辛格博士给我讲过的话, 周恩来总理是世界上罕见的令人衷心敬佩的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

1972 年 2 月 21 日,尼克松飞抵北京。

尼克松走出机舱时发现,周恩来已经站在舷梯脚前。

2 月的北京依然很冷,在寒风中,周恩来显得那么坚毅,他没有带帽子, 厚厚的呢大衣掩盖不住他瘦弱的身体。

尼克松走下舷梯的一半时,周恩来带头鼓起草来。他略停一下,也按中国习惯鼓掌相报。尼克松后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激动地写道:“我知道, 1954 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 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此时,周恩来的心情也很激动,25 年了,两个国家相互隔绝,今天,坚冰终于融化,新的外交格局终于形成。

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在这一周中,周恩来陪同他会见了毛泽东,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而坦率地交换了意见。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记下令他永远难忘的中国之行。回忆录写道:

“回顾在中国度过的那一个星期,我感到最鲜明的印象有两个。其一是在北京观看体育表演时,观众既守纪律而又激动得近乎狂热的令人生畏的景象,它证实了我的这一信念,即我们必须在今后几十年内在中国还在学习发展它的国家力量和潜力的时候,搞好同中国的关系。否则我们总有一天要面对世界历史上最可怕的强大敌人。这次访问给我留下的另一个鲜明印象是周恩来无与伦比的品格。我和毛泽东会晤的时间很短,叉过于正式, 使我对他只能有一个肤浅的印象。可是我和周举行过许多小时的正式会谈和社交场合的交谈,所以我能看到他的才华和朝气。

世界上的许多领导人和政治家往往全神贯注于某一事业或问题,周恩来却不然,他能广泛地谈论人物和历史。他的观点为他那种刻板的意识形态的框框所歪曲,然而他的知识渊博是惊人的。”

中美联合公报几乎没有费什么周折就在杭州刘庄签字,定于 2 月 27 日在

上海发表。因此,这份公报又称为上海公报。

双方关心的焦点和最难统一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公报中是这样写的:

“双方回顾了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严重争端。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能够达成这样的协议是不容易的,它包含着周恩来的智慧和心血。2 月 28 日,尼克松结束在中国的访问。

这一周,正如他所说的:“是改变世界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