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制碱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铵厂迁往内地,在四川五通桥筹建川厂。当时盐价昂贵,牛华溪一带地下黄卤浓度过淡,不符合索尔维法的要求,加之排放废液难处理,必须加以改进。该厂在侯德榜主持下, 从事改进索尔维法的研究,几年后获得成功。1941 年 3 月 15 日,永利化学工业总公司总经理范旭东郑重宣布,决定将新法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此法的最大特点是,不从固体碳酸氢铵开始,而是用盐卤先吸收氨后碳酸化进行连续生产。其原理是:低温下用氨饱和了的饱和食盐水通入 CO2 可析出 NaHCO3,此时母液中的 Na+减少而 Cl-则相当多。若加细盐末,因同离子效应,在低温下 NH4Cl 的溶解度陡减,而对 NaCl 的溶解度则影响不大,故NH4Cl 析出,而食盐不析出。再用氨饱和后通 CO2,结果是往返析出 NaHCO3 与 NH4Cl,而氨可由空气中的氮与水中的氢化合制成,CO2 则是提取氢气和氮气的半水煤气之副产品。如此巧妙地把氮气工业与制碱工业联合起来,故称“联合制碱法”。

到 1943 年,完成了从合成氨开始的联合制碱法流程。1943 年 12 月在中

国化学会第 11 届年会上,此法获“中国工程学会化工贡献最大者奖”。此法一出现,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侯德榜因此获英国皇家化工学会、美国化学工程学会、美国机械学会荣誉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