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定

放射化学家。1928 年生。四川自贡人。1953 年毕业于四川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1991 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方定自 1958 年起开始参加有关核方面的研究。60 年代初,他带领课题小组在简陋的工棚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高水平地完成了原子弹点火用中子源的研制。

1964 年由于核方面研制工作的需要,他毅然告别产假中的妻子、刚出世的女儿和不到两岁的儿子,奔赴青海高原,参加并组织了多次核试验参数的测试。对原子弹、氢弹试验,他分别建立了几种不同原理的放化测试法,并提供了可靠数据。他测量了 235U、239Pu、8Li、3H 等在爆炸中的贡献,算出裂变当量和聚变当量;测量了爆炸中总的中子数、裂变或聚变当量;测量了Np、Pu、Am、Cm 等核素产额,了解核反应结果;建立快速气体取样系统和快速测量方法、最快报告出地下试验结果等。他在核试验的放化领域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年动乱期间,王方定虽身陷囹圄,遭到极不公正的对待,但对原子能事业忠心耿耿,1973 年重又投入新的研究工作。1979 年他调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后转向放射化学的基础研究,指导自发裂变过程引起的化学反应及电荷分布研究,同时兼任核工业研究生部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积极培养人才。

王方定曾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和三等奖各 1 项,以主要参加

者名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四等奖各 1 项。曾被评为核工业部劳动模范。

王方定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幸运的是 1953 年我参加了我国原子能科研工作。从那以后,我和千万个从事原子能事业的同志一起,经历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今天,我国已经具备了全面核工业体系,建立了有限核武装力量。看到自己在这个伟大的成就中,也曾经做出过一点微薄的贡献,是十分高兴的,我也为此感到自豪⋯⋯”

从王方定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出一句话,“贡献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