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新德

功能高分子化学家。1915 年 10 月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同里镇。1933 年考入东吴大学,次年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37 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38—1939年执教于昆明云南大学,1940 年转到重庆中央工专教有机化学、有机分析等课程,1941 年底到遵义浙江大学化工系当研究生,一学期后在化工系教有机化学直到 1945 年考取公费留美研究生。1946 年入美国诺脱丹大学研究院化学系学习,连续 3 年获美国通用轮胎与橡胶公司奖学金, 1948 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教有机化学及聚合反应等课程,兼任辅仁大学教授,教高等有机等课程。1952 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高分子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顾问。1980 年 11 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冯新德是中国高等学校第一个高分子化学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从 50 年代起,就一直担任《高分子通讯》副主编,1987 年起任中文版的《高分子学报》和英文版的《中国高分子科学》主编,还曾作为主编之一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中高分子的组织和撰写工作。

冯新德的研究领域很广,在自由基聚合、共聚合、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降解药物缓释高分子、电荷转移光聚合、开环聚合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冯新德和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合作进行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在国内首先制成了 5 种医用聚醚氨酯抗凝血材料,并由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用于制备主动脉气囊泵。

冯新德负责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基金项目“自由基聚合与接枝嵌段共聚合”和“自由基聚合与序列共聚合”的研究。他与其合作者的另外两项研究成果——胺引发烯类单体聚合与机理和正离子开环聚合,分别获 1987 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五”期间,冯新德与吉林大学沈家骢教授一起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烯类聚合反应研究——机理、动力学及其产物调节”的研究工作。同时冯新德还负责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高分子生物材料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在“八五”期间负责“烯类聚合与产物精细化”以及“生物材料”等课题研究。烯类自由基引发体系研究和应用铈盐体系等进行高分子改性的重新研究与进展,分别获 1990 年和 1992 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二等奖。

冯新德曾多次参加在美国、荷兰、日本以及中国召开的有关高分子科学和材料的国际讨论会,并于 1984 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 1 届日本高分子学

会国际高分子会议上,以其“合成医用高分子的进展”报告获大会演讲奖。由他与日本井木稔名誉教授发起主办的中日自由基聚合讨论会、与美国华盛顿大学霍夫曼教授合作在美国西雅图举办的中美双边生物材料讨论会(1987 年)及与南开大学何炳林教授发起主办的国际高分子材料学术讨论会(1988 年,昆明),受到许多国家著名科学家的重视,对促进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1 年冯新德受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之托在杭州主持召开国际烯烃与乙烯类聚及功能化讨论会,德国出版了会议论文专刊。

1984 年冯新德任日本京都大学医用高分子与生物材料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88 年又受聘为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中心客座教授。

冯新德治学严谨,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他结合高分子科学既是一门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的特点,在教学和科研中强调将两者联系起来,把高分子合成与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高分子物理结合起来。他对边缘学科的研究课题非常重视,在他的倡导和领导下,开展了医用高分子材料、药物缓释放、光敏材料、液晶高分子等的研究。作为中国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顾问,对如何吸收消化和引进高分子工业生产的项目,借鉴国外经验,他提出了要重视人才的培养,还提出要重视发展中国的精细高分子科研工作。

冯新德对研究生要求严格,对研究生的实验工作、文献报告等都要亲自检查。在科研上,他强调并鼓励研究生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并创造条件和安排研究生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深受研究生的敬重。1978 年以来,他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50 余人,经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中有 2 人

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 1989 年授予他育才奖。化学家胡亚东先生曾为冯德新先生作一绝妙对联:

由小变大旁枝侧链 立新方法得高性能材料 首占中华取长补短提老携幼 讲新进展育千百枝桃李 斐誉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