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高
化学史家和化学教育家。名张准,字子高。1886 年 7 月 14 日生于湖北
省枝江县董市镇,1976 年 12 月 11 日卒于北京。曾考中秀才。后转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这是张之洞在湖北的新政之一),1907 年毕业,后在库兴中学进修 2 年,1909 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清政府外务部用美国归还的庚子赔款筹办的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的第 1 届留学生考试,同年出国。1911 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化学。他的老师是国际著名化学家诺伊斯(A.A.Noyes,1866—1936)教授。张子高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毕业后就被诺伊斯留在身边成为化学研究助理员。1916 年回国。A.A.Noyes 和 W.C.Bray 的《稀有元素定性分析》曾记录了张子高是该名著的作者之一。
1916—1927 年,张子高在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任教。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理科大学之一。当时王琎、孙洪芬和张子高三位是刚从美国回来的青年教授,分别担任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的讲授,并较早地在国内建立起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化学教学确实出现了一番新气象,当时在国内是先进的。他们培养了我国第一代高等化学教育界的人才。
东南大学于 1927 年改组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张子高离开了中央大学,经过一番周折后返回母校清华大学(这时清华学堂改为清华大学) 任教,直到逝世,前后共 38 年。
在抗战前夕一个短时间内,张子高同黄子卿、高崇熙、萨本铁、李远华、张大煜等协力在清华大学建立起一个朝气蓬勃的化学系,他们充实和加强基础课,培养研究生。
东南大学的学生在做化学实验(1925 年)
1949 年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张子高积极参加了各种教学改革。院系调整后,他继续留在改为工科的清华大学主持化学教学工作,后来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他的经验和热情,在建立新的清华大学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0 年代后期,张子高退出了教学第一线,开始有时间对中国化学史进行深入研究。1963 年完成了著作《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书中概括了有关史料及他本人的研究成果,把中国化学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可惜的是,由于“文革”的干扰,未能完成《中国化学史稿·近代之部》。
1986 年 9 月 24 日,清华大学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举办了张子高诞辰 100 周年纪念会。北京大学张青莲教授深情地写道:“早在本世纪初,张子高先生任南京高师和东南大学数理化部教授,讲授普通化学和普通物理。当时英才荟集,聆受先生教诲蔚为国家科技栋梁者,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
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恽子强、华东化工学院院长张江树、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严济慈、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吴学周、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忠尧、北京化学研究所所长柳大纲等。1929 年先生任清华大学教授后,培养化学界优秀人才,更不可胜数。”
献给张子高教授诞辰 100 周年的部分题词有: 严济慈:化学先驱 一代师表
卢嘉锡:数代宗师 功垂后世
蒋南翔:中国化学界先驱者,清华教育奠基人。孜孜终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严谨治学,
不尚浮夸,不务虚名。清华师生将永远纪念张子高先生对于形成清华优良学风方面的可贵贡献!
何东昌:道德文章 育几代人
严东生:一身正气 万千桃李
艾知生:向子高老师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滕藤:教书育人 师德楷模
高景德:张子高教授一生孜孜不倦,著述良多,桃李满天下,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进
步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