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悌

配位化学家。1919 年 11 月 7 日生于四川省垫江县。陈荣悌的童年正值军阀混战年代,战乱连年,民不聊生。社会的黑暗,家境的艰难,使他坚定了读书报国之志。1923 年入私塾,1929 年就读于四川万县第一高级小学, 1931 年毕业后考入垫江县初级中学,每学期三块大洋的学费几乎使他辍学, 因其学习成绩优秀免学费得以继续入学。初中毕业后,担负九个儿女生活的父亲嘱他就业。中学校长念他学习优秀,力荐其升高中,1937 年毕业于重(庆)属联立高级中学。1937 年考入湖南大学化学系。1938 年湖南大学迁校, 转到四川大学学习,1941 年毕业。

1941 年大学毕业后自愿到资源委员会犍为焦油厂生产战时急需的汽油、柴油,支援抗战。但当时的社会与政治现实使他甚感失望,1942 年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当时在四川乐山县)继续学习。由于当时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中学兼课。这也使他对教育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此,教育救国,科学救国便成为他的理想。

1944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后,陈荣悌赴重庆大学任教。1947 年夏公费赴美国留学。1949 年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1952 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52—1953 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53—1954 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低温实验室做研究员。

陈荣悌 1954 年回国后来到了南开大学,从事热力学、动力学、配位化学及络合催化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130 余篇,编写过《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配位物理化学》等各种教材,并出版过《分子筛上的有机化学反应》等译著。他为我国培养了好几代科学技术人才,素以严谨求实、诲人不倦著称。他曾说过:“一个国家是否强盛,教育是关键。”这句话体现了他大半生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片深情。30 多年来,陈荣悌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为人师表,平易近人,深受广大师生尊敬。自 1955 年招收研究生到 1992 年止,已培养硕

士研究生 30 余名,博士生 10 名。经他联系派往国外进修和攻读博士学位的

中青年教师 20 余人。

作为配位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和推进者,他的科学工作在国际化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陈荣悌最重要的科研成果之一是提出了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1962 年)。化学领域有两个著名定律,一个是 30 年代的 Ham-mett 定律,一个是 20 年代的丹麦物理化学家 Bronsted 的酸碱催化定律,这两个定律代表直线自由能关系。陈荣悌积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认为在配位化学中也应存在这种关系。他通过大量配体及其与金属生成的配合物的性质间的关系,得到了预期的良好直线性关系,推导出如下的关系式:

KMA=CAKA-α (1) KMB=CBKB-β (2)

式中 KMA,KMB 分别代表酸性、碱性配体与金属生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KA,KB 代表酸性、碱性配体的离解常数;α,β及 cA,cB 分别为体系温度、压力和介质有关的常数。方程(1)和(2)明显地表达了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酸碱度之间直线自由能关系。这样,陈荣悌就将直线自由能关系推广到配位化学领域。他还将(2)式在恒压下对温度微分,并应用范特霍夫方程,在固定的温度下得到了下列关系:

△HM=Q-βHK(3)

式中,△HM 代表配合物生成热;△HK 代表配体离解热或中和热;Q 为具有热量量纲的常数。

80 年代,在陈荣悌的指导下,用大量实验结果证明了直线自由能关系和

直线焓关系在配位化学中的存在。目前配位化学中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已由陈荣悌发展成为更普遍的线性热力学焓关系。据此,可推测某些配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对工业上选择催化剂有指导意义,已引起国际化学界重视。由于陈荣悌对配位化学的卓越贡献,1987 年在南京召开的第 25 届国际

配位化学会议上,苏联代表团代表苏联科学院授予他丘加耶夫奖状和奖章。1989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他还是国际《配位化学评论》编委。1980 年 11 月陈荣悌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1 年 10 月,南开大学隆重举行了“化学学科创建 70 周年及王积涛、

申泮文、何炳林、陈茹玉、陈荣悌教授执教 50 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化学界老前辈戴安邦教授亲笔题词:

首辟化学苑,耕耘七十年, 辛勤广开拓,蔚为士林先。春风及时雨,桃李遍赤县, 执教半世纪,功绩有五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