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德熙

放射化工学家。祖籍江苏省灌云县。1913 年 9 月 21 日生于北京。1935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5—1937 年在该系读研究生,在著名化学家张大煜指导下,曾发表“关于农业纤维素原料用两步法制高韧性纸浆”和“有机物电解还原”等论文。1938—1941 年先后在北京中国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1 年赴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读研究生,还进行用连续电解法将葡萄糖还原为甘油代用品辛六醇的研究,1946 年获博士学位。

1947—1960 年,汪德熙曾先后在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任教授。作为一名优秀的高分子化学家,他研制成功用邻苯三酚和糠醛合成热固性塑料和不饱和聚酯,并用来制成玻璃钢小汽车壳体,属国际首创。他在不饱和聚酯塑料方面完成了多篇论文。

1960 年汪德熙调到中国原子能研究所后,历任副所长和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副院长。他领导和组织了一系列国防科研项目,如核燃料后处理萃取工艺、原子弹引爆装置的制备、核试验用钋-210 及其各种放射源的研制、氚的提取生产工艺、核试验当量的燃耗测定、核工业产品中的铀和钚及杂质的分析鉴定方法的研究等。他曾力排众议,主张废弃原沉淀法生产军用钚-239 的工艺路线,改用萃取法,使后处理厂节省投资 3.6 亿元, 而且可连续操作。1980 年 11 月汪德熙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汪德熙还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除在科研单位核燃循环及有关分离技术方面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外,还在高校研究生部从事教育工作 20 多年, 如今已桃李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