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有祺

结构化学家。1920 年 7 月 11 日生。江苏南汇县人。1942 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化学系。1946 年赴美国留学,1950 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部哲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职 1 年。1951 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52 年起,历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物质结构研究室主任、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物理化学学报》主编、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80 年 11 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唐有祺多年来从事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回国后他相继开设了结晶化学、统计力学、物质结构、物理化学等课程。1954 年起开设结晶化学课程,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研究生、进修教师和大学生。他曾多次应邀在学术会议上剖析了X 射线衍射方法及其成果对奠定分子生物学所起的作用。

唐有祺在美国留学期间,曾在著名化学家、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鲍林教授指导下,主攻晶体结构分析和化学键理论,研究了合金中超结构的形成及六亚甲基四胺和金属离子配合的本质问题。1954 年他在北京大学筹建了结构化学研究室,开展了晶体结构和结构化学的研究工作。1970 年他结合国内石油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对决定几种催化剂性能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的分布规律。1979 年他主持了建设以电子计算机配套的四圆衍射仪为主的单晶结构实验室,并在生物大分子结构化学和表面结构化学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他主持的物质结构实验室是参加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的主要工作单位之一。并因此获 1987 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单晶结构研究方面,1987 年和 1991 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发表科学论文 200 余篇,著有《结晶化学》(1957 年)、《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1964 年)、《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1974 年)、《对称图象的群论原理》(1977 年)、《相平衡、化学平衡和热力学》(1984 年)等。其中《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唐有祺热情豪放、正直敢言,他曾是鲍林共振论的热情捍卫者。1963 年应邀在几次学术会议上澄清了化学中共振论的本质问题。1972 年他首次测定了猪胰岛素的晶体结构,可以与他的夫人张丽珠教授培养的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工作相媲美。这种巧合,也可谓珠联璧合了。90 年代初,唐有祺等发现新的反应类型和化合物,为建立新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增添了希望。

1991 年初,唐有祺又被聘为“八五”计划重大基础项目生命过程中重要化学问题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提到他的项目,唐有祺兴致勃勃地说:“这个项目只是一粒种子,我们只是播种者,我们期待的是开花结果。”

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研究是一热点,中国由于化学与生物学长期脱离,落

后于世界水平。唐有祺主持的这一项目,其目的在于从化学方面为中国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开创新局面,同时也为化学本身的推陈出新提供一份动力。

唐有祺关心正在启动的项目成败,更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未来,作为项目的主持人,他的目光放得很远,“五年里希望做出成果,应该是令国际瞩目的成果。并且通过这个项目在化学界培养一个比较有组织的核心队伍,把一部分人分到分子水平以上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去”。注意成果,更注重人才的培养,表现了这位科学家的忧国忧民和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