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愚

药物化学家和药学教育家。1894 年 11 月 24 日生于湖北襄阳,卒于 1988

年。出身于贫农家庭。少年时家境十分贫寒,在外祖父的资助下读了 3 年私塾,后进入峪山街教会办的免费学堂,由于学习成绩出众,被保送到樊城(今襄樊)教会办的鸿文学校。1920 年薛愚中学毕业,鸿文学校资助 2 名毕业生上大学,他被选中,并考取了齐鲁大学化学系。1925 年以优秀成绩毕业,同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1930 年,薛愚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去法国留学,随巴黎药学院著名教授、药师布赖德(M.Bridel)学习深造。他几乎每日埋头于实验室和图书馆中,进行大量的植物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1933 年获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前他到英国做了短期参观访问。回国后,他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 并以满腔热情争取事业上的成功。然而由于他的思想进步,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所以屡遭解雇、撤职,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33 年,他到河南大学理学院任教授,讲授分析化学。1935 年,刘季洪任校长时,薛愚被解聘。薛愚旋即赴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讲授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同时兼任同德医学院化学教授。1936 年,王子元先生邀请薛愚到陕西武功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教。在那里,他创建了农化系并任系主任。1937 年芦沟桥事变发生,薛愚因参加了西北农专抗日救国后援委员会并为负责人之一而被校方解雇。1938 年,薛愚任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教授、兼任教务长,讲授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1939 年,他到成都齐鲁大学任教,被任命为化学系的负责人,筹建化学系,

并讲授有机化学,他还创建了 4 年制的药学系。

1945 年春,国民党教育部部长朱家骅电请薛愚到重庆出任国立药专校长。抗战胜利不久,薛愚力争国立药专“复员”南京。经他多方努力,教育部终于决定药专“复员”南京。1946 年薛愚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教授。1 年后,任药学系系主任兼附设药厂厂长。他以艰苦创业的精神,领导药学系的工作,聘请教授,制订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并亲自讲授药物化学及药剂学;还向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争取到不少贵重仪器药品等;扩大和健全了药厂,作为学生实习基地。这样,使基础薄弱的药学系得到补充、完善和加强。

1949 年 10 月后,国家卫生部指示要加强和扩建药学系,薛愚担任药学系的扩建工作,还亲自执教讲课。他聘请当时留学归国的教授王序、楼之岑、诚静客、林启寿等,使师资队伍不断扩大,还建起了药学实验楼,添置仪器设备,扩充图书馆,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药学系日益壮大。可惜,1957 年他被错划为右派,撤消了系主任职务。1979 年右派帽子去掉后,他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名誉系主任。

薛愚一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薛愚从事教学工作 60 年,培养了大批药学人才。他曾讲授过有机化学、

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药剂学、调剂学、药学概论等。早在 1943 年于齐鲁大学创办药学系时,他总结自辛亥革命以来的药学教育经验,发表了“论药学教育”,阐述了他的“三三制”办学观点,“三三制” 即三级制、三系制、三关制。他提出的这些完整的药学教育思想和具体措施, 对当时药学界有较大影响。此后,他又发表多篇文章阐述药学教育与药学建设,对中国药学事业提出建设性意见,在 50 年代曾引起中国药学界的广泛重视。1983 年,89 高龄的薛愚写出了“对中国药学教育的设想”一文,就中国药学教育的领导机构、学校的建设、专业的设置、教学内容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可以说,他为中国的药学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为中国的药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薛愚在法国留学期间,主要从事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1932 年,他研究中药醉鱼草,从中提得醉鱼草素甲及醉鱼草素乙,并分别研究其理化性质、测定其化学结构。他是中国较早应用化学方法研究中草药的学者之一。40 年代,他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曾对许多中草药如川芎、汉木鳖子等进行化学提取、成分分析与鉴定,并结合药理实验进行药效研究。这种利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工作在当时是先进的。他尤其对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研究较多,曾测定四川产的 60 余种中药如木香、白芷等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分析。他还设计了简易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器。50 年代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期间,他又进行了 60 余种中药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及理化性质鉴定与抑菌试验等研究。

薛愚潜心钻研,不倦著述。1941 年薛愚编著了《普通化学定性分析实验教程》,后编著《实用有机药物化学》,1949 年又编著《医用有机化学》等实用性强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十年浩劫之后,85 岁的薛愚仍主编了《中国药学史料》一书,该书被认为是国内药学史方面填补空白的著作。

薛愚一贯关心中国药学会的工作,他曾任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为其发展做大量工作。90 高龄时还努力整理有关药学会的资料。

薛愚一生曲折坎坷,但他胸怀坦荡,乐于助人,以“勤于职守,忠于职守,宁愿人负我,决不我负人”为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