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皓

生物化学家。 1913 年 4 月出生于广州,1987 年 11 月 28 日卒于美国。父亲是新加坡华侨,母亲是家庭主妇。1929 年毕业于广州培英中学。1933 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留校任助教 2 年。1935 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38 年获博士学位。1938—1944 年留校任研究助理和讲师,1944

—1949 年任实验生物学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50—1983 年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分校教授兼荷尔蒙研究所所长。李卓皓还创立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内分泌学研究所,并任所长。该所曾接纳 30 多个国家的 300 多位学者工作和学习,被人们称为研究激素蛋白质化学及内分泌的天堂。

李卓皓曾获 25 项以上的科学奖,并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科学

与艺术科学院、印度科学院以及智利科学院院士等。有 10 所大学赠予他荣

誉学位,有 15 个大学和研究单位聘请他为客座教授。他多次任有关激素国

际会议主席。先后任 15 个学术杂志和专刊的编委,肽和蛋白质化学领域最权威的国际刊物《肽和蛋白质研究国际杂志》(Internatianal Journal of Peptideand Protein Research)主编。

1940 年李卓皓第一次从羊的脑下垂体中分离出促黄体激素,这是从数以千计搅碎的脑下垂体中萃取得到的,并在分子层次上确定其化学及物理性质。数年后,他又分离出促卵泡激素,此激素与促黄体激素具有协同控制生殖机能的作用,使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激素,使女性卵巢排卵并分泌雌激素并产生黄体酮。此后的几十年,他一直研究脑下垂体激素,曾率先分离并纯化脑下垂体目前已知的 9 种激素中之 8 种,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及内啡肽激素。

1953 年李卓皓首先确定了 ACTH 的化学结构,即它是由 39 个氨基酸所组成的。1960 年他完成 ACTH 的人工化学合成,且确证具有动物 ACTH 效果,李卓皓成为世界上人工合成激素的第一人。1962 年他获得了第 1 届拉斯克(Lasker)医学奖(该奖是目前医学研究中的最高荣誉之一)。

40 年代初期,有关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方法几乎没有,李卓皓采用有机化学的一般方法和当时有限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从牛的脑下垂体萃取物中首先分离出生长激素(这种激素可促进身体生长,同时也是重要的生理代谢调节物质)。但是牛的这种生长激素对人体不起作用,这就促使李卓皓去研究人类的脑下垂体。1956 年,李卓皓发表了“人类及猿猴生长激素的分离方法及性质”,并且证明对患有侏儒症的孩童确有促进生长的疗效,这是对人类的重要贡献,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脑下垂体大师”。1966 年,李卓皓第一个确定了人类生长激素的结构是由 256 个氨基酸所组成,并于 1970 年首先人工合成成功。

1975 年,李卓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骆驼的脑下垂体中发现了β-内啡肽

(一种强效止痛作用的激素)继而确定了它的结构,阐明了它所以起作用的生理效应。以后数年,他专心从事内啡肽的研究,分离、纯化、鉴定并合成人类的内啡肽,为世界上许多研究内啡肽生理机能的单位提供内啡肽试料。目前世界上能够有大量这种不成瘾的止痛剂,是李卓皓对人类做出的另一重大贡献。

李卓皓在科学事业上取得成功,完全取决于他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他共发表论文 1204 篇,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极为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