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

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的范围很广,下面选择主要方面论述。

在液体的表面张力方面,汪仁寿从理论推出一个计算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公式;刘伯里、杨性恺曾提出一个用分子量、蒸发热、温度以计算表面张力的经验公式;严继民、胡日恒设计了一种毛细管法的高压表面张力仪;汪佳平利用李普曼公式研究电毛细现象,并利用电容公式求得吸附膜的厚度。在溶液吸附方面,刘遵宪论述了液面上吸附物的二维气体性质,用表面

张力数据计算了表面吸附,得出了表面状态方程;赵国■测定了一系列脂肪胺液体和脂肪胺及其盐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了饱和吸附时每个胺分子所占的横截面积;周乃扶、顾惕人用毛细管上升法重新测定了四种脂肪醇和四种脂肪酸的稀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计算了吸附自由能、熵及焓,发现都是分子中碳原子数的线性函数。

30 年代初,有了一些活性炭研制与检验吸附性的零星工作。蔡镏生等研究了木炭、糖炭和硅胶在水溶液的吸附;傅鹰研究了硅胶在水溶液中吸附强碱时,中性盐存在的影响;戴安邦、陈景莱则研究盐类对 AgCl、AgBr、AgSCN 吸附四碘萤光黄的影响。

丁萤如研究了对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溶质的吸附;金积铨、顾惕人研究了二元混合酸的吸附;武玫玲等和孙羲论述了土壤的固磷率,陈家坊和高子勤研究了红、黄土壤对铵盐的吸附。

查全性、赵国■、孔渝华等对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进行了研究;蔡镏生、虞宏正、傅鹰、张大煜等对气体(蒸气)的吸附进行了研究;戴安邦等对硅酸的胶凝作用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陈绍澧等研究了胶体的稳定性; 钱人元、施良和、倪则埙、钱宁、马惠民等从事了分散体系流变学的研究。

纵观中国 50 多年来胶体化学及表面化学的发展,可以看出,1949 年前研究工作寥若晨星,全国的学校中极少有开此门课的,甚至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国外完成的。1949 年后胶体化学有了发展,有的学校开设了胶体化学、表面化学的选修课。研究工作从零星、无长远计划状态到比较大量的、有系统的研究,如色谱、吸附和高分子溶液的研究,胶体电解质、乳状液、泡沫等研究空白逐渐得到了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