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志明

1958 年生于香港,接受当地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持香港护照。1978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82 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1992 年晋升为该校教授。他还是台湾大学客座教授、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咨询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支志明主要从事光化学和无机配位化学研究,并在贵金属无机配位化学研究方面做出显著贡献。他利用钌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氧化研究有机氧化反应机理;利用钌氮化合物和锇氮化合物研究固氮化合物模型和氮化合物还酶,从实验上证明 1983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陶布(Taube)提出的电子转移机理,对理解金属配位化合物在催化中的作用很有帮助。在光化学方面,他首先开辟了铂化物和金化物的光化学研究,以及发光金属原子簇光化学研究;进行了新型发光无机分子和超分子设计,首次分离出手征性和活性钌氧化合物。他在贵金属无机配位化合物方面的成果已被收入科顿(F.A.Cotton)著的《高等无机化学》一书中。1993 年他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4 年他应邀出席在东京召开的第 33 届国际无机配位化学研讨会并作大会报告。

支志明现在关注的研究范畴是光化学和不对称合成材料科学。不对称合成材料科学的研究对药物生产十分重要,可以改善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有助于一些新药物的合成。这类化学研究在国际上现为热门项目,竞争激烈。他希望能通过研究推动香港化学工业的发展。

支志明不仅是首位港澳地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到 1995 年止中国

科学院现有的 579 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