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勉曾

无机化学家。1924 年 8 月生。河南省信阳人。1943—1946 年就读于昆明西南联大化学系。1948 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从1948 年到现在历任助教、讲师、教授。其中 1963—1965 年去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研究所进修。

苏勉曾在 1949 年 10 月前曾任著名化学家钱思亮的助教,在 50 年代初又曾协助曾昭抡和唐敖庆教授讲授普通化学及无机化学课程。1952 年院系调整后,他又协助张青莲教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创建我国第一个无机化学专业。随后又和苏联来华专家一起,陆续开设反映当时无机化学发展方向的全部专业化课程,编写了教材,出版了专著,举办了全国性的讲习班,推动了我国无机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1954—1964 年,苏勉曾从事稀有金属氯化、冶金的物理化学研究。他不仅进行了绿柱石、褐钇铌矿、独居石等矿石的氯化工艺研究,而且深入探讨某些氯化反应的热力学。如研究了钬、铒、镱、铪的氯化物与氧化物的平衡以及镧、钇、钽的氧化物与氯的反应平衡,其中氯化铪与氧反应的实验结果, 纠正了印度 Prakash 的理论计算错误,提出了 Ta2O5 在 KCl-NaCl 熔盐氯化物物中,FeCl3 的存在起着催化氯化作用的新论点。他还系统研究了熔盐氯化中涉及的基础问题,如各种稀土金属氯化物与熔融碱金属氯化物之间的作用和相平衡,以及稀土和钍的氯化物气相水解反应的热力学性质。这些工作, 当时在国内是唯一的,对于我国稀土金属的冶炼和研究起到了理论指导和推动作用。

1978—1991 年,苏勉曾的学术活动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他敏锐地观察

到国际上 6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固体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的重要性,在我国

首次建立了无机固体化学三级学科。从 1978 年起,他在国内首先开设固体化学课程,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固体化学导论》专著,合译出版了国际名著《固体化学及其应用》。由苏勉曾倡导在中国化学会组建了无机固体化学与合成化学专业组。由他主持举办了全国固体化学与合成化学学术讨论会和固体化学研讨班,推动了我国无机固体化学的科研和教学的开展。在此期间,他还多次到美国、西欧和苏联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被聘为《电化学学报》( Bulletin of Electro-chemistry)国际编委。

苏勉曾与夫人黄竹坡在北京大学校园

自 1980 年以来,苏勉曾开展了 X 射线激发发光和 X 射线诱导激励发光的研究。光激励发光被认为是当前发光学中的三个前沿课题之一,它可以应用于辐射能量和信息储存,可以组成计算 X 射线诊断系统。苏勉曾自 1984 年与国外同时开展激励发光现象的研究和光激励发光材料研究,已获得一些

有意义的结果。他所提出的光激励发光机理的能带模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他领导并参加的氟氯化钡铕的合成、发光性能及其在 X 射线增感屏中的应用,荣获 1986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已用于生产,产品已在2000 所医院使用,使 X 光辐照剂量减少 80%。1987 年研究成功另一种稀土高速医用增感屏,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苏勉曾还是学会工作和学术编辑工作的热心人。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及副秘书长、中国发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报》、《化学通报》常务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发光学报》编委,《稀有金属》副主编。

苏勉曾的夫人黄竹坡也是一位无机化学家,他们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同学。黄竹坡生于 1926 年 1 月,原籍山东省昌邑。1943—1948 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48 年至今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曾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并担任了无机化学、稀有元素化学及工艺学、化学文献、无机固体发光材料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多年来从事稀有元素氯化冶金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发光材料化学与物理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约80 篇。1983—1985 年承担轻工业部的研究课题——分散型 6500K 达标卤磷酸钙荧光粉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该成果已通过鉴定,并已应用于工业生产,获 1986 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 1987 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