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心琦

光化学家。1928 年 8 月 7 日生于江苏常熟。祖籍江西奉新。1951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52 年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生肄业,因院系调整留清华大学化学教研组任教。1978 年任副教授,1983 年任教授,1991 年被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研组主任、系副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87 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1991 年起任该所学术委员,还兼任国家教委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0 年代以后, 担任《化学通报》、《物理化学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应用化学》、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大学化学》、《化工时刊与化学进展》等学术刊物编委。1995 年后应聘担任北京化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郑州大学、青岛大学与河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曾应西德马普学会等邀请赴西德进行学术访问,1994—1995 年两度以高级研究员身份赴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科技学系短期工作。

宋心琦长期从事化学教学工作,曾讲授过普通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冶金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与光化学原理等课程,培养硕士研究生近 30

人、博士生 10 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激光、光化学和化学教育。曾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的编写与全书审定,《中国化工百科全书》、《化学化工大词典》等的编写与组织工作。80 年代中期以前,宋心琦主要从事光谱增感机理、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及稀土离子探针技术在仿生体系中的应用及有关的分子光谱理论研究,80 年代后期改为光化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有关光致变色体系反应通道与速率的动力学调控及利用 CCD-光纤技术于非平衡体系的多点同时监测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此基础之上,他提出了分子调控的概念与应用的新课题,对光化学的研究有积极的作用。

在化学教育方面,宋心琦着重研究 21 世纪化学学科发展与人才问题,

曾就此内容在国内多种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上作报告近 30 余次,听众广泛, 包括高中学生至大学教授。他以大量的数据与事实阐明化学在新世纪高新技术中的重要作用,揭示现行的化学教育体系的不足,及提高化学人才素质的主要思想障碍等问题。

自 1985 年起,宋心琦担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积极参加学会的组织和学术交流工作,还参与了应用化学委员会与光化学委员会的组建工作。1990 年担任第 4 届亚洲化学大会副秘书长,1991 年被选为北京化学会理事长,1993 年担任第 34 届 IU-PAC 学术大会秘书长。1995 年被收入 ABI 编纂的《国际杰出领袖人物指南》(International Directory of Distinguished Leader-ship,第 5 版)等人物传记或词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