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成

有机化学家。1920 年 11 月 6 日生于安徽省舒城县。自幼聪明好学,因家境清贫,中学时代靠校方给予奖学金方能继续学业。1938 年秋考入中央大学,1942 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5 年考取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赴英国留学,入里兹大学化学系当研究生,1948 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去美国西北大学任研究员(副教授级)。1951 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1954 年 12 月回国。1955 年起在兰州大学工作,历任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有机化学教研组主任、化学系系主任和名誉系主任,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实验室主任,晚年调到在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任教授。1980 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刘有成早期从事有机硫化物研究和甾体化合物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合成研究,研究成果有的已收入国外出版的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制备专著。

从 1951 年开始,刘有成转入自由基化学研究,持续 40 余年,他是中国自由基化学的奠基人。自由基是带不成对电子的化学物质,大多数自由基都非常活泼,作为反应中间体参与多种化学反应。溶液中自由基化学的研究, 始于本世纪 30 年代,刘有成的博士后指导老师卡拉施(M.S.Kharasch)教授是自由基化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由基反应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石油化学、高分子聚合、辐射化学、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已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并得到飞速发展。

1955 年,刘有成从美国回国后不久,就在兰州大学化学系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自由基化学研究小组,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硫醇和炔属化合物的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反应机理及立体化学。他在格氏试剂自由基方面的研究也取得重要成果。他还从事共轭高分子的系统研究,报导了炔烃聚合生成的具有半导电性的聚苯乙炔共轭高分子,这是国内最早开展的有机半导体研究工作,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78 年以后,刘有成重建了兰州大学化学系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研究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①对脂族酰基过氧化物分解动力学的研究,论证了反应机理,并首次报导了对称脂族酰基过氧化物分解过程中的羧基转化反应;②对新型碳-碳键引发剂的研究,获1981 年甘肃省科技成果一等奖;③对氮氧自由基及其单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④对烯基格氏试剂的单电子转移反应的研究,丰富了格氏试剂反应的内容,对有机合成和反应机理研究都有价值;⑤对自由基正离子的研究,曾在 1986 年第 8 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物理有机化学会议上以“一种用氧铵三氟乙酸盐产生自由基正离子的方便方法”为题作了报告,被收入有关邀请报告论文集;⑥对生物抗氧化剂的研究,发现抗氧化剂(维生素 C、维生素 E)的活性强烈地依赖于氧化剂及抗氧化剂的亲脂性, 同时还依赖于胶束的表面电荷性质,这些结果对认识生物膜中抗氧化作用及

合成新的高效生物抗氧化剂有指导意义。

刘有成取得的上述科研成果,使他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自由基化学家,曾应邀对中国自由基化学的发展撰写过专论。他在生物活性分子的单电子转移反应及自由基正离子这些国际自由基化学的前沿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为发展自由基化学基本理论、开拓自由基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刘有成在国际学术界十分活跃,他是美国化学会、英国化学会、瑞士化学会和国际自由基学会的会员。当 1990 年刘有成 70 寿辰之际,国际性刊物

《化学中间体评论》(Reviews of ChemicalIntermediates)为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以示庆贺。

刘有成不但在自由基化学的众多领域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在化学教育事业上也取得突出成就。他担任兰州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长达 26 年之久,与全系教职工共同奋斗,使兰州大学的一个小系跻身于国内外知名化学系之列。他诲人不倦,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中,不少已成为教授、研究员和教学骨干。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而且尽量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创造进修条件。他所领导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已成为一个有朝气的和具有良好学术气氛的教学和科研中心。由于他对教育工作的贡献,被评为 1986 年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人民教师奖章。

刘有成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50 年代中期,他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祖国,当即接受教育部建议,婉言谢绝南开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的邀请,携全家来到条件很差的兰州大学,为开发大西北和建设落后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30 多年来,他对黄土高原的艰苦生活、简陋的实验条件、三年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困难以及十年动乱期间遭到的折磨都不屑一顾,执着地为教育和科研献出全部力量。

刘有成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