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泮文

无机化学家。1916 年 9 月 7 日出生于广东省从化县。1936 年秋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杨石先是他步入高校的启蒙老师。杨石先老师要求严格,讲课清楚,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又在讲课时辅以课堂实验,生动地吸引着听课者倾心听讲,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

申泮文在南开大学一年级时,为了解决生活困难,每个星期要为南开中学数学老师批改五个班的数学作业,所以学习和工作都很紧张,学习几门基础课就不能不抓重点。他在上课时注意听讲,对杨老师讲得有兴致的重点内容,就在课后按专题用英语组织读书笔记,把各个专题整理。未雨绸缪,考试时他能毫不犹豫地用英语写出答案,成绩是最好的。

1937 年 7 月 29 日南开大学校园被日军夷为废墟。后国民政府命令南开

大学内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申泮文 9 月初投笔从戎。12 月初申泮文辗转回长沙临时大学复学。到了长沙后,由于南开大学化工系已迁到重庆上课,经杨石先同意申泮文转入化学系学习。

由于他迟到,又得了一场病,情绪低落到第 2 年 2 月初第一学期结束, 因好几门课没有成绩而被迫退学。这时长沙临时大学因武汉危急奉命迁往昆明。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教授受学校委托负责师生步行入滇,组织了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步行团。申泮文便去找黄钰先先生,因他已被取消学籍不是临时大学学生,便在黄先生资助下,按自费参加随团去昆明。黄钰生先生的直接帮助对申泮文一生的事业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38 年 4 月 28 日,赴滇步行团到达昆明市。5 月 4 日,第二学期开始上课,校名已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杨石先仍任化学系系主任,特许给申泮文以机会入学。沿途的考察、了解激发了他的责任感,使他精神振作, 后来他用 2 年时间以较好的成绩完成了 3 年的学业,于 1940 年夏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40 年夏经杨石先和朱汝华两位老师的介绍,到航空委员会新建的油料研究室当助理员,3 个月后油料研究室奉命内迁成都。申泮文则到兰州找他哥哥,开始了一段动荡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申泮文又回到昆明。1946 年春经黄钰生和邱宗岳两位老师的介绍参加南开大学化学系工作,并承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北上的公物押运工作整整 1 年。1947 年夏回到天津南开大学。这时杨石先已从美国回来,为南开大学延聘了高振衡、朱剑寒、姚玉林等教授,加强了化学系的力量。

在母校南开大学工作,又得到杨石先和邱宗岳两位老师的扶持,申泮文业务上提高很快。1949—1959 年任南开大学讲师、副教授兼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开始了金属氢化物的研究工作。1959 年南开大学承担援建山西大学的

任务,经他本人要求和上级批准去了山西。1959—1978 年任山西大学教授、化学系副主任兼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1978 年底得到杨石先的帮助,又回到了南开大学。

回到南开大学后,申泮文先在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1 年后,回到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工作,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兼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杨石先的信任,给他创造了工作和研究的良好条件。10 年来,申泮文取得了显著成绩。如研制了系列离子型氢化物,包括氢化锂、氢化钙、氢化钠; 还研究成功了氢化铝锂的新合成路线;开始了过渡金属合金氢化物的研究工作,这些都是可逆的储氢材料,与未来氢能源的直接利用有关。他很注意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他 1986 年获得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申泮文 1980 年 11 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还历任国家教委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化学学科组成员、中国化学会理事兼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申泮文既没出国留学,也没获得过硕士、博士学位。但他在教学和科研的成果是丰硕的,申泮文总结出一个公式:事业成就=教育+勤奋+机遇+奉献,其中勤奋是最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