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理自然条件是一种重要的国力因素

应该说,国力研究者从来没有忽视地理自然因素,尽管因时异而重视的程度不同;国力研究者一般都不忽视地理自然因素,尽管因人异而重视的程度不同。汉斯·库根索 8 项国力要素的第 1 项为地理,第 2 项为自然资源。

尼古拉斯·斯拜克曼 10 条国力要素的第 1 条为领土状况,第 2 条为边界特征。

威廉·富克斯国力方程的第 1 个要素为国土。雷蒙·阿隆国家权力 3 大基本

要素的第 1 要素为政治单位所占空间,第 2 要素为人力物力资源。雷·克莱

因“综合国力方程”的第 1 个因素“基本实体”为人口加领土。日本综合研

究所综合国力 3 方面之一的“生存力”其第 1 个构成要素是地理(领土、领海、领空、战略位置)。

特别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的地缘政治学,把地理自然环境视为国家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地缘政治之父”、德国的弗里德里克·拉采尔的“生存空间”是国家权力的关键的理论,美国的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

权理论”,英国的哈尔福德·麦金德的“陆权理论”,等等。对国力要素中的地理自然环境怎么看?一方面,地缘政治学把地理自然环境视为国力构成中的最主要或决定不性因素,这一理论原则是不科学的;另一方面,不能否认诸如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形地貌、自然资源、气候生态等等地理自然环境,是很重要的国力要素。

毛泽东始终把地理自然条件当做一种重要的实力要素,他尤其重视中国的“地大”因素,视其为中国国家实力的一大优势。他在《论持久战》中所作的日中力量对比,其中有一项是“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 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27)这里面,“地小”、“地大”(领土面积)和“物少”、“物博”(自然资源)就是地理自然因素。毛泽东既把“地大”作为中国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他所制定的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除了出于军事、经济、政治等等实力状况的考虑,也出于“地大”等地理自然条件的考虑。譬如,持久战——“在第一第二阶段,敌强我弱,⋯⋯拚国家命运的战略的决战则根本不干,例如最近之徐州撤退。这样就破坏了敌之‘速决’计划,不得不跟了我们干持久战。这种方针,在领土狭小的国家是做不到的,在政治太落后了的国家也难做到。我们是大国,又处进步时代,这点是可以做到的。”(28)

除了“地大”、“物博”,毛泽东也没有忽略“地理位置”的意义—— “中苏两国是地理接近的,这一点加重了日本的危机,便利了中国的抗战。中日两国地理接近,加重了中国抗战的困难。”(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