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新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思考

新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这个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已经从原则上得到解决。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根据发展了的客观形势,又作出新的概括。它写道:“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它所提到的这个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叫做官僚资本。报告中又说:“新中国的经济构成是:(1)国营经济, 这是领导的成分;(2)由个体逐步地向着集体方向发展的农业经济;(3) 独立小工商业者的经济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资本经济。这些,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全部国民经济。”

这里包含的最重要的新内容,就是宣布要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很长时间内一直认为, 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没有提出没收官僚资本的问题。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第一,这种垄断资本是在近 20 年间加速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日本投降以后达到最高峰。它本身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人们对它又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毛泽东在第二年的九月政治局会议上讲到过: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的区别,当时还没有在我们脑子里明朗。第二,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是合作的。就是到解放战争初期,尽管全面内战已经爆发,但在明确提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口号前,也不宜把没收官僚资本列入革命纲领。到十二月会议时,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条件成熟了。

没收官僚资本,是一项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大政策。这个官僚资本已集中价值达 100 亿至 200 亿美元的巨大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把它收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便使国家经济在新中国经济构成中立刻成为“领导的成分”,能够有力地推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10 多年后,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讲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长时期内是反帝反封建。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又提出了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包含着两重性:一方面,反官

僚资本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

面,反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这些话,把这项新政策的重大战略意义说得很清楚了。

到 1948 年九月政治局会议时,毛泽东已经想得更深更远。他不仅考虑到新中国诞生时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怎样的,而且更多地考虑到新中国的未来,考虑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者的关系。在未来,要在中国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党人历来明白宣告的奋斗目标。当前面对的问题是:既然现阶段中国的革命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所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不是一种“新资本主义”社会?毛泽东在报告中回答说:“外面有人说是‘新资本主义’,我看这个名词是不妥当的,因为它没有说明,在我们社会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是国营经济、公营经济, 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这些经济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农村个体经济加城市私人经济在量上是大的,但是不起决定作用。我们国营经济、公营经济在量上较小,但它是起决定作用的。”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内部的主要矛盾,这个问题是刘少奇在会上提出来的。他先分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的几个部分,接着说:“分析这些问题, 其目的在于发现社会经济中的矛盾。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 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毛泽东这时插了一些话,意思是:在现阶段不能忽略同资产阶级有联合的一面,所要限制的是它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提出这些问题的出发点是为了发展生产⑤。这就把问题说得更完整了。在会议的结论中,毛泽东肯定了刘少奇关于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看法。他说:“现在点明一句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努力发展国家经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⑥显然,毛泽东谈这个问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来着眼的,是从中国国内社会关系这个层面来分析矛盾的。这是他在几年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当时,他把这个过渡时期的时间估计得比较长,还要一二十年,后来却把这个看法改变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是什么,实际上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分析, 也是党制定对各种经济成分应该采取什么政策的具体依据。这个问题毛泽东早有论述,在九月政治局会议上也进行过讨论。但为了慎重,会议没有立刻对它作出结论。毛泽东在总结时说:“至于经济成分的分析还要考虑。”⑦ 会后,中共中央东北局将张闻天起草的一个报告送给中央。当时,东北解放区内有哈尔滨等重要城市,城市工作的实际经验比其他解放区要多。他们这个报告中说:“东北经济在彻底消灭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取消帝国主义在东北的经济特权以后,基本上是由五种经济成分所构成,这就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

⑧它立刻受到中共中央的极大重视,并经刘少奇、毛泽东修改后加以肯定。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由五种成分所构成这个分析就肯定了下来。

既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是领导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又有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在很长时间内可以并存和共同发展,以利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前人没有提出过的富有创造性的大胆构想,是一项重

大决策,也是适合我国实际国情、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共同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革命胜利以后,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一个富裕强盛国家的必由之路。

可以这样说,对新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分析和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到九月政治局会议前后己大体上得到解决。1949 年 1 月举行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毛泽东已显得成竹在胸。他用肯定的语气说:“经建方针,九月讨论了一下,基本方针是决定了的。国营,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租借),私人资本,个体。东北有个文件,基本上对的,与九月讨论的相符。”

⑨这些基本方针,在三大战役结束后不久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以更加完备的表述得到通过;而在建国前夜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经过充分协商并丰富补充后,用《共同纲领》这种庄严的形式确定下来,终于形成一幅新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完整的蓝图。它是经过长时间的审慎探讨后得出的结论,而不是仓促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