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众的某些消极心态

中国特殊的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心态使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有种隔膜, 影响着去对世界先进文明进行探索。主要表现在:其一,中国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后,有着改变落后面貌的赶超意识,就其激励奋发图强来说是积极的、可贵的,但它也导致产生急躁冒进情绪,怀着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优越感,背着灿烂悠久的古代文明的包袱,形成的民族自大意识,产生狭隘的虚骄心理和盲目性,以致关起门来搞建设,想腾飞,却腾飞不起来。

其二,习惯于按旧的传统行事,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狭隘保守, 对任何变革竭力阻挠和反对。他们将改革开放当作一种与中国传统相对立的乃至破坏性的力量,从而认定改革开放将导致中华民族民族性以及民族传统的变异。正是因为被旧的传统所困惑,所以失去一次又一次机遇,结果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蹒跚地行走。

历史和认识的发展都是呈“之”字形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能接近其真理性。英国学者保罗·哈里森曾把经济成长过程比喻为“历史的隧道”——要想通过这个隧道,必须经历一段漫长而痛苦的经历。邓小平正是在郑重地审视历史,勇敢地纠正错误之后,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经过实践,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想进入了全面发展和逐步完善阶段。对过去几年改革开放实践进一步补充、阐述,从局部转向全面, 从微观转向宏观,从政策性措施性转向理论性,更有普遍性、原则性和指导性,逐渐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邓小平的思想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也可以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在新时代的重大的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并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多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深信,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承前启后,必将引导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进步,迎接“中国人的世纪”。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九江市委党史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