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克思晚年关于落后的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

主义的思想

由于资本主义国际垄断化迅速发展,马克思到晚年也没有看到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到来;相反,他看到了东方社会由于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入侵,开始进入革命高涨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心逐渐东移,于是他把期待革命的目光转移到贫困落后而又充满矛盾和危机的东方。1877 年,马克思在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指出:他在《资本论》“关于原始积累的那一章中只不过想描述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途径。”②而不能看作是“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③同时,他开始提出了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设想。为了证实自己这个新的观点,马克思晚年转向东方社会和人类学的研究。1881 年,他在深刻地研究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公有制经济以后,得出结论:

“土地公有制赋予它以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而它的历史环境(资本主义生产和它同时存在)又给予它以实现大规模组织起来的合作劳动的现成物质条件。因此,它可以下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如果它在现在形式下事先被引导到正常状态,那它就能直接变成现代

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体系的出发点,不必自杀就能获得新的生命。”

④1882 年 1 月 27 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中更明确表示: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必然灭亡。但是在俄国,我们看见,除了迅速盛行起来的资本主义狂热和刚刚开始发展的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外,大半土地仍归农民公共占有。那么试问:俄国公社, 这一固然已经大遭破环的原始土地公共所有制形式,是能够直接过渡到高级共产主义的公共所有制形式呢?或者相反,它还须先经过西方历史发展所经历的那个瓦解过程呢?⋯⋯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社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⑤这里,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光辉的思想:像俄国这样一些生产力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他又强调“跨越”的两个重要条件:

一是在政治上,东方国家首先必须进行革命;而这种革命不论是什么性质与形式的,必须纳入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列,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并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支持和互相促进。二是在经济上,东方落后国家有一个有利的历史环境“资本主义生产和

它同时存在”。因此在革命胜利后,必须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 “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大力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小农生产变成大规模组织起来的合作劳动,实现现代化。

综上所述,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上存在两种设想:

一种是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由于它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一经典的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所以一直被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但是, 一方面这个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实的基础上的;另方面还由于这个理论“并不是对一个已经历史地存在着的社会形态分析的产物,而是对新社会将由之脱胎的旧社会母体进行解剖的结果。这种理论带有超前性,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学预见”,其“内容有些属于普遍真理,至今仍然适用; 有些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实践的发展已不适用;有的在当时也并不完全正确。”⑥因此,20 世纪产生的生产力普遍落后的社会主义各国,以这个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不顾本国的具体国情,教条式地照搬,就不得不产生失败或失误的历史悲剧。

另一种是关于落后的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由于这种设想是马克思在晚年探索中的思想闪光,还来不及形成系统的理论,所以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

邓小平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以马克思的两种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本质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开拓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