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毛泽东在参观工业技术革命展览会休息时,很关切地询问了天津工业生产和技术革命出现的新情况。当陪同他参观的李耕涛市长说到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原材料供应不足,与其他地区协作也有一定困难时,毛泽东说:“应该自己想办法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首先是协作区,然后是许多省,只要有条

件,都要建立比较独立的,但是情况不同的工业体系。”(20)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当时《人民日报》以大字标题作了报道,因此,毛泽东关于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思想在天津、河北,以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为什么要提出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呢?这是与中国的基本国情分不开的。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 19 世纪 40 年代,从 1843 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

企业开始,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 100 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因此,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分布极不平衡,门类不全,技术落后,根本构不成什么工业体系。改变这种落后的工业面貌的重任, 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响亮地提出, 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52 年,他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进一步提出实现工业化的总任务。随后,党中央在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又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1954 年 5 月李富春在第二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根据中央和毛泽东的意见作《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不断增长,才能够领导对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把小农经济改造为合作的集体经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经过逐步的相当长的时间,毛泽东提出大致 15 年左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标志,从数量上看是社会主义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60%左右,从质量上看,要有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农业相应的协调发展(21)。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问题。在1956 年党的八大的决议中,也提出了这一问题: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就是要在三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点时间内,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22)。1957 年 12 月 31 日,国家计委传达毛泽东关于经济计划工作的几点指示:(1)省市县都要搞规划,工业、交通、农业、商业、手工业、大专院校,培养工农知识分子,科学文化,城市规划都要搞一个象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那样的远景规划。(2)协作、联省办法,逐步过渡到经济中心,是否考虑过去的大区,以一个大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省市考虑通盘的协作规划。如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地区;以西安、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南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等协作区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经济区(23)。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于 1958 年在天津视察时,针对天津及河北的工业发展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独立工业体系以及工业的布局和协作等问题。至此,毛泽东关于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思想基本形成。1963 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在制定国民经济的长远规划时,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 提出了“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使我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从这里可以看出,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是中国工业化道路通向四个现代化的必经之途。

毛泽东关于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思想对天津、河北以及全国工业发展的

道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天津市这个老工业基地,除对原有的工业基础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外,发展了冶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新的工业部门, 使天津的工业门类进一步增多,工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河北省在石家庄、唐山、邯郸、张家口等地建立新的工业区,重点发展冶金、化工、电力、轻纺、化肥、农机等工业。从全国来说,除了继续发挥沿海地区的工业优势外,在内地建立了一大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不仅使工业的门类增多,而且从地区的分布上,也更为合理。整个工业开始向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方向发展。当然,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 使发展的速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泽东关于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的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在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调整了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主要是:进行了以开发能源为重点的工矿业和交通运输建设;调整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的速度和比例,把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放到了重要的地位;对现有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进一步使生产力布局合理化。处理好老基地与新基地、沿海与内地、原料产区和加工工业集中地区等方面的问题。国家在“七五”计划中,曾对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别的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带作出规划,要求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相互间的横向经济联系,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不同层次、各有特色的经济协作区网络。在“八五”规划中,对原来的生产布局又作了某些调整,如特别提出了重点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改组和改造基础工业,把发展电子工业放在突出的位置,积极发展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统一市场的前提下,形成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基础,以跨省区市横向联系为补充,有利于发挥地区特色和广泛开展协作的经济体系。综上所述,都是毛泽东关于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及协作区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经过 40 多年的艰辛开拓,毛泽东提出的,所要建立的独立工业体系,现在已经基本形成。其标志是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布局逐步合理。现在已形成了综合性的大型工业地区和工业带,主要有: 沪宁杭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沿海工业带、长江沿岸工业带和陇海兰新工业带。现在中国的工业在已经形成独立的体系的基础上,正在向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