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对世界所有国家、所有类型的国家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思想

基于“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的长处”这一认识,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主张在对外开放中,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对大国和小国,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建交和未建交的国家同时开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曾获得一个短暂的进行和平建设的有利时机。中共中央为抓住机遇,建设解放区,1946 年 5 月 3 日,在《关于解放区外交方针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应采取和美国及英、法实行通商及经济合作的

方针⑧。1949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论述全国胜利后的基本政策时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⑨1949 年 9 月 29 日,全国政协

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 5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这就使与各国政府与人民进行经济交往有了法律保障。新中国刚成立,1949 年 12 月 16 日,毛泽东率团赴苏访问。在莫斯科期间,他曾致电周恩来并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出入贸易问题,“务请统筹苏、波、德、捷、匈及英、法、荷、比、印、缅、越、罗、澳、加、日、美各国在一九五

○年出入口种类及数量。”⑩可见,毛泽东是主张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为抵制帝国主义的封锁禁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别,采取果断而灵活的政策,不管是建交的还是未建交的,都积极争取与他们发展贸易往来。在把对外交往的重点放在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同时,注意发展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贸易关系。1954 年 8 月,毛泽东会见以艾德礼为团长的英国工党代表团时,向客人呼吁:我们走的是两条路,让我们作朋友吧,不仅经济上合作,而且在政治上也合作⋯⋯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

  1. 。为了反封锁,反禁运,毛泽东、周恩来等为打开中日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局面作了不懈的努力,除扩大民间往来外,还建立了经济交往的半官方渠道。毛泽东曾大力促进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1959 年 6 月 11 日,他在会见秘鲁议员团时,向客人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向你们关门。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也应该对别的国家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做些贡献。70 年代初,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 抓住尼克松执掌白宫以后表示要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同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随后又同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联邦德国等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 20 多年的经济封锁禁运大面积解冻后,中国的对外贸易随之迅速发展(12)。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也主张对外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开放。他在 1984 年就提出:“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不只是对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开放。对这些国家开放,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南南合作;还有一个方面,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13)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主要是从那里来的。”这些国家经历了长期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拥有发达的生产力,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虽然这些国家大多由于历史上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面临着起点低、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问题,但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是在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应该加强联系,密切往来,在经济上互相开放,促进发展。因为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也使我们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至于受某个国家的支配(14)。

基于邓小平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一切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努力创造和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的思想,中共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就发展我党同外国政党的关系,对原党章有关部分作了重大修改。新中国建立初期, 鉴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范围仅限于各国共产

党。60 年代以后的一段时期,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中国共产党同大多数共产党的联系中断了,党的对外关系的范围缩小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的对外工作方针作了重大调整,目前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的 280 多个政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系。其中共产党约占了 30%,其他各类党占 70%。中共十四大修改后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这是因为各国都很重视政党之间的国际交往,特别是执政党之间的交往已成为国家外交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四大党章的新规定,既适应了我党新时期对外关系必须围绕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的要求,又表明我党对积极发展各国政党的关系的真诚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