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探索·贡献·继承·发展——纪念毛泽东诞辰 100 周年,兼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

石仲泉

在半个世纪以前,毛泽东说过:“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①毛泽东自 20 年代初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就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毛泽东的一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生,也可以说是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

从宏观的历史视觉来看,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民主革命的 28 年可以视为他追求社会主义而必须经历的一个前期准备阶段的探索期。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在中国不可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民主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这虽然是两个革命过程,但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中国革命运动。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阶段,没有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不可能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样, 毛泽东对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实际上就是对他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的探索的一部分。放开视野,从更广阔的时空领域来看,这是属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的。

第二个时期,是建国头 7 年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探索期。毛

泽东在 40 年代初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建国前后制定的一系列新民主主义政策,以及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许多思想和政策,对于这个时期的探索起了重要作用。尽管 1955 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有严重偏差,尽管对某些改造步骤有历史教训值得总结,但从社会主义改造的总体上看,毛泽东对这个转变时期的探索是应当肯定的。特别是和平地实现了对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的赎买,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个时期,是党的八大前后一年半左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思想理论观点,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探索,本来可以成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起点,但是由于反右派扩大化以后“左”的思想不断发展,毛泽东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发生了逆转,使这个时期的正确探索没有能够坚持下去。

第四个时期,是从 1957 年反右派扩大化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发展期。毛泽东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交错向前发展。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他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初步总结了他所认识到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对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挥了积极作用。在1962 年初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强调要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把马列

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遗憾的是,他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实际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但由于根本指导思想没有端正,他对错误的纠正是不彻底的和有反复的。并且由于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的争论的不断升级,他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的判断和对于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认识也愈益偏离正确轨道。他的主要注意力愈益转到阶级斗争方面,在 1963 年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到

1966 年 6 月发动“文化大革命”。这样,就中断了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

第五个时期,是 10 年“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把“文化大革命”当作坚持社会主义的一场“大试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在进行“探索”。但这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不成功的探索,是陷入“误区”的探索。因此, 这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期。在此期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在主导方面是错误的,无疑要否定;但并不是说在这 10 年间,他没有提出任何积极的思想和主张。

综观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一生,虽然经历了重大曲折,但其正确和成功是主要的。在理论上,他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贡献是巨大的。这里仅就理论贡献论列以下主要几点:

——创立了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和转变中介的新民主主义论。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个方面。前者开辟了中国这样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道,后者提出了实现革命转变的具体途径。

——创立了基本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 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里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异常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初步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创立了以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矛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他批评那种迷信社会主义没有矛盾的观点是形而上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方面存在的诸多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并阐述了其运动机制,构筑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系统。

——创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提出在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应该严格加以区分和正确处理;强调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方面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和政策:如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发展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使其既具有无产阶级真正的国家政权性质,又能体现中国特色;创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形式,提出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的方针;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来认识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和反复性,以及由此提出的抵御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思想具有战略远见;强调执政党的建设,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不少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如认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一穷二白”,基本认同党的八大的主要矛盾论断, 提出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后的根本任务是向自然界开战,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在 1958 年初还要求全党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展技术革命和文化

革命;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农业和工业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方针,以及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的其他各种关系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提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构想,要求中央向地方分权,扩大企业自主权,在经济管理上一度允许私营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以后又搞资本主义”;在纠正 1958 年“共产风”的过程中,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上强调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 要求通过改善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来促进生产的发展,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到 60 年代前期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思想和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两步走”发展战略。

——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如要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②,继续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基本的和长期性的方针;提出知识分子要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和在全社会内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方面,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努力创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

以上几个方面的思想和政策,有的具有科学理论的意义,在实践中发挥了或还在继续发挥巨大作用;有的虽然在实践中没有坚持贯彻或在实践中发生过偏差,但其理论的正确性是无疑义的;有一些思想观点虽然还不准确、不明晰、不完备,甚至还参杂有错误,但其基本思路的某种理论价值还是应当肯定的;也有的思想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再具有实践意义,但曾经起过的有益的作用不应当抹煞。这些都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心血和智慧(有的还付出了沉重的历史代价)凝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当珍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