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希望还是寄托于农村工业化

农村工业化和公社工业化首次实验的这种失败,问题不是方向错了,在中国农村发展工业,实现农村工业化,是符合中国国情,决策是正确的,方向是对头的;提出公社工业化,是希望通过公社和大队办工业来实现农村工业化,这是通向农村工业化的桥梁和组织形式,但这个口号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使人误认各地不管是否具备办工业的条件,都要实现社社工业化。实践证明,毛泽东并没有因这次社会大实践失败而动摇他对实现农村工业化的信念,它还是寄希望于农村工业化,这从以下三个事例中可以说明:(1)1966 年 5 月 7 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说:“农民以农为主”,“在有条件的时

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2)1975 年 9 月 27 日毛泽东看了周长庚等人给他的请求中央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条战线支持社队企业发展的信后,批给邓小平:“请考虑,此三件可否印发在京中央同志”。邓小平将毛泽东的批示,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发至全国县以上各级党组织,这表示毛泽东、中央同意周长庚等的意见和看法。(3)1975 年 9 月由毛泽东批准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华国锋代表中央、国务院作的《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总报告中说:“社队企业的发展,使公社、大队两级经济强大起来,有效地帮助了穷队,促进了农业生产,支援了国家建设,加速了农业机械化的步伐。它是促进人民公社制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各地党委应当采取积极态度和有力措施,推动社队企业更快地发展”。并公开引用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讲的“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华国锋曾说,我的讲话是政治局讨论了的, 是按主席精神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