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新经验、发展新认识

毛泽东一生重视农民间题,他关于农业就是工业的思想深深根植干中国的土壤。令人惋借的是,他的晚年又将目光从经济建设移开而未能继续这一探索,已有的思想也由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曲折而未能很好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改革开放道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并首先从农村做起,振兴农业,进而推动城市改革,带动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振兴。几年功夫,成效大见。1984 年农业总产值比 1978 年翻了一番,粮食产量由 30477 万吨增加到 40731 万吨,

平均每年增加 1709 万吨,增幅之大前所未有。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

1985 年比 1978 年增长 197.6%,增加额为 264 元;农民支出中用于生活消费部分增长 173.5%,增加额为 201.36 元,也属空前(20)。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果然刺激了工业与城市经济。以 1983 年为基期,1983 年工业总产值增长 182%,平均每年增长23%;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142.18%,平均每年增长 19.9%(21)。农业与工业、乡村与城市良性互动,极富生机。毛泽东关于“农业就是工业”的思想在改革开放中得到很好地贯彻,获得具有说服力的证明。

改革开放也发展了“农业就是工业”的思想,拓宽了工业发展的道路。中国工业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更加重视利用国外资源;在继续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加积极地走向国际市场,全方位参加世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工业化与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1979—1992 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 988.3 亿美元,1992 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由 1978 年的 206.4 亿美

元增加到 1656.1 亿美元,其中出口由 97.5 亿美元增加到 850 亿美元,进口

由 108.9 亿美元增加到 806.1 亿美元。同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569.9%, 平均每年增长 14.5%(22)。中国被国际社会公认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正以自己的成就证明:这是一条加快发展的道路。

但是,农业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不因此降低。“农业就是工业”的命题仍具强烈现实感。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农村将愈来愈以其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而具备长久开发利用前景。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市场

固然首先属意于 2 亿人口的城镇市场,其更大的目标则是发现了 9 亿人口的农村市场的潜在价值,而且城镇市场本身也将在极大程度上依赖农村市场。农村资源向城市的再配置将是漫长的,农村市场将长期是构建国内市场的主体。1984—1988 年工业大发展是这一事实的正面说明,近年许多工业产品滞销现象则是其反面说明。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重视并善于利用包括农村资源在内的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重视并善于利有以农村市场为主体的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研究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转换规律,学会驾驭的本领,是有待今后解决的新课题。继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发展新认识,加快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将是今人对伟人毛泽东的最好纪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