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水库库容变化表

建库前

日期 1964 年 1970 年 1973 年 1977 年 1980 年

(1960 年 4 月)

总库容(亿立米) 55.49

21.43 28.28

32.57

30.30

31.00
滩库容(亿立米) 35.49

13.26 10.76

10.76

10.76

10.76

槽库容(亿立米)

20.00

8.17 17.52

21.81

19.54

20.37

</PGN0262.TXT/PGN>

这表明,按照新的理论改建之后,三门峡水库不仅逐步恢复了库容,而且实现了常年泥沙进出平衡,使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使用。

后来,葛洲坝水利枢纽也采用这一理论获得了成功。工程实践和水工试验都表明,这一理论是科学的。长江三峡水库完全可以在非常理想的状态下实现长期使用。此后的一系列相关论证和再论证只是对这一理论的不断确证和完善。

1981 年,国际泥沙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的泥沙专家在会上宣读了阐发这一新理论的学述论文,得到各国专家的首肯。此后,“水库长期使用” 的新观念取代“水库寿命”的旧观念,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这是中国的水利专家靠治水辩证法推倒国际权威的光辉范例!

然而,当 1966 年林一山将《水库长期使用问题》的正式报告递达毛泽东案前的时候,毛泽东却在考虑另一更为紧迫的问题——水库防空问题。它使三峡工程一延再延,而三峡论证却愈做愈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