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是“地狱”,第二年是“天堂”

哈佛商学院是个神秘的地方,就像美国纽约对于中国人说是神秘的一样。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开篇的一段话,乎可以移植于人们对哈佛商学院的观感——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 HBS,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 就把他送到 HBS,因为那里是地狱。从绝大多数毕业生的亲身感受来说,那里的第一年为“地狱”,第二年是“天堂”。

HBS 的学制为两年,与众多国家包括中国的研究生院一样,第一学年学习统一的必修课程,第二学年则进入专业课程,近 90 年来一概如此。HBS 的课程设置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大学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等)硕士课程的参考模式,其校规校纪也为其他学校所模仿。

但是,哈佛商学院的教学计划存在着一个令人奇怪的不平衡。第一年的课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紧张,第二年却有些无所事事的轻松。

一年级课程的典型安排是,每周上午三节 80 分钟的课。每节课基本安排一个案例,一般学生准备一个案例要 3~4 个小时,加上课外学习小组和上课时间,每天大概要学习 13~18 个小时。很多学生差不多每天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然后睡上几个小时,再爬起来去上 8 点半的课。

学生们估算,至少有 75%的学习任务被压缩在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内;20

%则留到第二年的第一个学期,到第二个学期只剩下了 5%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以说,第一年要没命地学,第二年可以拼命地玩儿。

第一年的第一个学期,对每一个进过哈佛商学院的人来讲,都是难以忘怀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学而生畏”的学期。这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必修课。任何人都不能弃权和例外,哪怕你是注册会计师,你也必须上会计课。刚进学院的新生对独特的案例教学法尚不熟悉,准备起来困难重重,几十页一个的案例,对于非英语圈的留学生来讲,更是蜀道青天。因为所有的必修课几乎部必须在第一、二学期修完,所以你不能为了使学习轻松些而推迟学习任何难度大的课程。因此,就是那些颇具天才,毕业后也做出了显赫成就的学生,在开始的几个星期,也不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那些最优秀的学生, 在第一次期中考试前的紧张也会达到极点。

92 级的约瑟夫回忆说,第一次期中考试的前一天,他和吉姆去打网球, 想休息休息已高速运转几天的脑袋。他知道保持冷静的重要性,但是他对第一次考试太紧张了。吉姆是个很好的网球选手,但仍几乎抓不稳球拍。打球时他们还在谈论考试,两人都在担心他们班里可能有 10 个人将考试不及格, 因为近乎冷酷的考试制度预先就决定了必定有人会考试不及格。每次考试都是一场真正的大混战。两人只希望这个厄运别落在他们头上。由于过于紧张, 两人无法继续打下去,就草草收拾回去继续学习。后来才知道,吉姆的考分在班里属前五名。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过了第一学期就可以松口气,并相信自己剩下的时间也能顺利渡过。一种成就感和乐观精神便取代了开始几个月普遍存在的不安和紧张心理。到了第二学期,多数学生依然埋头学习与研究,但自信心已在他们身上扎下根来。

HBS 的第二年完全不同于第一年。除了一门必修课外,所有的课由学生自己选修,所以课堂参与的兴趣提高了,班级也更小了。每个班通常只有 40~ 70 人了,不像第一年那样你要和 89 个同学呆在一起。这样,学生们的参与频度也提高了,同时。在被教授点名时也不那么紧张了。准备案例的时间基本缩短为两个小时以内,但每天合计仍有 6 个小时的学习。这并不意味着第二年的案例容易些了。实际上,案例通常是更长、更难了。但是在第一年接触过 400 多个案例后,学生们更善于抓住案例的核心,更善于分析案例中的关键因素了。

另外,学生们在第二年所遇到的最重要挑战是就业问题,这可能是 HBS 唯一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兴奋的问题。每年有 2000 多个公司同学校联系,大约

安排 5000 多次面试。学生们在与各种公司一次又一次的实际接触中,既了解了各行业公司的具体而全面的情况,又学会了如何推销自己。校方对学生们选择工作给予时间上的支持。二年级学生在二月份星期五的课暂停,以便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去寻找尽可能多的机会。

在哈佛还可以看到另一种风景,那就是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少人,或在查尔斯河上划着印有美元符号的桨,或三五成群地走向健康中心,可谓活得潇洒。不过,这些人几乎全是二年级学生。不管怎么说,半天打网球的是二年级学生;郊游野餐的是二年级学生;泡咖啡馆的,到处去吃招聘企业宴会的还是二年级学生。说他们生活在“天堂”,实在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