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空间组织的手法

私人园林空间是极有限的。但都是为了要在家门口咫尺之地能享受大自然的山水之美,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丰富园景,即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手法,它主要是将有限的空间分隔, 划分为若干景区,各区都有自己的主题和特色。

我国园林艺术以含蓄为上,切忌一览无余,一目了然。分隔了空间,则使人有步移景换之趣,可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园中有园之美感。

因此“隔”的艺术至关重要,有人甚至说“园愈隔愈大,愈拆愈小”。当然,要隔而得法。要隔得主次分明,隔而不碎,隔而不绝,整体无损。如4300 多亩的颐和园,昆明湖占总面积 4/5。这湖面为什么显得浩翰而不单调, 主要靠长堤、长桥、岛洲把湖面分隔。杭州的小瀛洲之所以成为湖中有湖的美境,也是靠隔。

隔的手段是多样的,用墙、廊、屋宇、假山、树木、桥梁等方法来隔。其中假山和树木的形象较活泼,建筑物则较严整,交叉使用,使景有开有合, 有虚有实,可增加风景层次和深度。

每个朝代,分隔空间的手段也不同。明朝常用某些植物为主要分隔手段, 以漏墙、廊、桥等为辅,来组成景区。清朝乾隆初期,往往就用廊、桥、漏墙来划分空间,组成景区。如拙政园中部在乾隆时的新建部分,在远香堂西南“小飞虹”廊桥划分小水面,环以游廊,形成以这个小水面为中心的廊院; 东南枇杷园的景区则以云墙和粉墙、漏墙与他区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