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赏景实例简析

(一)黄山游览欣赏的音乐美。

风景的审美欣赏离不开时间,它带有着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时间强化了山水风景的美,使风景呈现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黄山前山游览路线,在时间上现出很强的音乐性,这可作为指导游览的主要线索。从汤口入黄山,穿过刻有“黄山胜境”的大牌坊,沿山路蜿蜒而进,越走山谷越窄,山势愈陡,雾气流云时而扑面飞来,叮咚的泉声奏出欢快的歌。这一阶段的游赏空间是平缓的,舒展而渐渐向上的,可以说是自然美交响曲的引子或序曲。从温泉开始登山,经慈光阁、半山寺过天门坎直上文殊院(玉屏峰),一路上陡坡险卡接连不断,直上直下的空间序列使游赏者只有奋力攀登而别无出路,可说是行进速度的气势豪壮的第一乐章。玉屏峰是黄山前山观景最佳处(素有“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之说)。这里

左“天都”、古“莲花”,又有著名的迎客松等古树奇木,黄山特有的山峰、石松景观,到此才向人们显露出来。特别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在危岩陡道上的“拚搏”,视野顿时开阔,几乎人人都要在峰顶稍作休息,眺望静赏,很象乐曲抒情的展示部。然后,游览线路又急转直下,八百级莲花沟,再从沟底经阎王壁翻上莲花岭,直指黄山最高峰——海拔 1840 米的莲花峰,这一组游览空间,上下转折急剧,收放多变,是变奏跳跃的小快板,继而来到天海、天平■一带,这里是黄山前后东西四海的中心,地势相对平坦,呈现出一派高山草甸风光:云雾从足底升起,云天一色,循着缓缓的坡道边游边赏,就上了光明顶。这一串风景空间的特点与玉屏楼看前海有不少相似之处,是自然交响曲主旋律的再现部。最后,到了黄山游览中心——北海景区,这里西有排云亭观西海,东有始信峰观云雾,还有散花坞的梦笔生花,狮子峰的曙光亭、清凉台、猴子观海等著名景点,景观内容丰富多样,游赏空间变化不已,前一段游山审美赏景的审美感受,似乎都在这一乐章里重现加强,多声部的齐鸣汇成了结束前的高潮。游黄山是这样,游其他风景区也是这样。要把握整个乐曲的主题,又要把握各个乐章的音符、小节和乐句,乃至于和声、装饰、变奏,都不可忽视。

(二)华山的险峻之美表现在风景空间的对比中。

西岳华山,以险著称,“自古华山一条道”,它主要的景致也就环绕着这一游览路线展开,它的山势之险要,风光之奇特,反映在其欣赏空间的形成边界和组合方式的对比之中。

在进山游览之前,先到玉泉院,俯瞰关中平原无边的阡陌平畴。在进入狭隘的山屿之前先给游人一个旷达的空间观感,造成游赏空间大小、广窄强烈的对比。一进山峪,空间顿时变窄,顿望四周,危峰层压,砾石成堆,涧水潺潺,是很典型的幽谷景色,随着山势的转折、溪流的迂回,观赏空间是前后略带坡度的水平组接。两边大山夹峙不时经过一些形态高矮不等的自然洞穴,使这一系列风景空间在平缓的序进中不时出现跌宕起伏。从青柯坪、回心石处开始上山,就非得走惊险的干尺二、赏景实例简析 - 图1,仰望仅一线天开,仿佛天地之间以此石梯相连;俯视足下,深渊不见底,可观赏的景色仅是危岩石壁和不时围绕的云雾,千尺二、赏景实例简析 - 图2和百尺峡之间是以“天井”——个自然的石洞分隔; 百尺峡则有“惊心”巨石作顶面。在到达云台峰(北峰)之前,这些上下组接的空间也穿插有短暂的水平方向的段落作为调剂,如二仙桥等。但总的趋势是垂直方向的上下通过空间具有较强的奇、险个性。直到北峰,视线才豁然开朗,苍松翠柏间八百里秦川一收眼底。强烈的对比,令游客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风景空间因其联结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以垂直联结为主的空间序列的较险峻,而水平组合的序列较为娴和、幽静。边界比较空透的,则空间的组接就平和自然,游人就能不在意的随步进入下一个空间。反之,边界比较封闭,其转接就急剧,容易产生新奇、出其不意的观赏效果。另外,游赏空间大小、广窄、明暗、高低的对比,组接方式的急缓起伏变化和跳跃,又形成了空间序列的节奏,直接影响着观赏者的审美活动。另外,就景观特征而言,如五台山是在方圆 300 平方公里的自然景观范围内洒开了一长串人文景观——古寺——的珍珠,自然景观美的特点是雄旷、奇险(它的五座“台”是十分罕见的高山台地,海拔均在 2800 米以上),人文景观的特点是古雅,浑朴,多名人题词,多历史故事。这两种美的交织使五台山风景在国内外独树一帜。

总之,对风景的审美欣赏要协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要学会正确的赏景方法,以切身的体验,不断有所发现,才能真正领悟到山水之美。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审美是客观环境和人的主观情感的结合。对同一种风景不存在一种固定

的美的解释。文化修养较高的追求意境和情调,文化修养一般的就追求象形和生动。如游览洞穴,对专家学者说什么石头象桃子,什么石头象仙女等等, 他们就很失望;而一般游客,就喜欢穿凿附会,听些民间传说来领略美。因此,把美看作是一种客观既定的不变形式,或是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人,都是不符合美学原理的。美学是门精细的艺术,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参加审美实践,才有可能真正挖掘和体会美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