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古代的科技文化一、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驰誉中外的“万里长城”,人工开凿的世界最长运河等,都是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实际上,我国科技成就还有很多,都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

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农作物都是我国最早培育成功的。发掘出来的古遗址可以验证,我国的农业至少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据传早在周朝,水稻技术己传到国外。

西汉成帝(公元前 32 年一前 7 年)时,我国己有农业专著《汜胜之书》。汜胜之是曹县人(今山东曹县)。书中记载有耕田、种麦、种瓜等耕作技术, 内容非常丰富,是我国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可惜原书已佚,现在看到的是从《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古籍中辑录下来的。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集中国古典农学大成的专著,全书共 16 卷,50 多万字。徐光启(公元 1562—1633 年),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 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天津小站米,就是他南稻北植的伟大成果。他翻译过《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等书。他死后葬于上海法华泾与肇家浜两水汇流处,其地被称为“徐家汇”。他的墓址在上海徐家汇光启公园内。

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早在夏代已知道了红铜的冷锻和铸造,掌握了青铜的合金规律。春秋时期已开始冶炼钢铁?杭州莫干山的山名就源于古代两位冶铁巨匠干将、莫邪夫妇。相传他俩铸的剑削铜断铁,锋利无比,楚王得知后,不借代价聘请他俩铸剑。干将、莫邪冶炼 3 年而成,就飞瀑水淬火,故名剑池,旁有一巨石,以之磨剑,人称磨剑石。后人也称此山为莫干山以资纪念, 1926 年,在古楚国所辖的长沙,发现了一把春秋晚期的钢剑,经鉴定剑是含碳钢。这把剑,当然不会是干将、莫邪所造,但春秋晚期可造钢剑的传说得到了证实。

我国古代的灌溉技术也高度地发展。闻名海内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科学的巨大成就。都江堰是公元前 250 多年,秦蜀郡太守李冰在古代人民治水的基础上修建的。它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项主要工程构成,具有灌溉、防洪和航运等多种功能。江心是人工筑成的分水堤,顶端回锥形,所以叫“鱼嘴”,把岷江划分为内外两江。外江力岷江主流,内江为别流,外江泄洪排沙,内江引水灌田。堤后开 180 米左右的口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内江在此处是一弯道水量过大,流过这里产生强大的弯道环流,越堰进入外江且带走大量的泥沙, 故称“飞沙堰”。内江水量较少时,它拦水进入“宝瓶口”,灌溉农田。内江进水口位于“离堆”山脚下,人工劈山,凿就宽 20 米,高 40 米,长 80 米的瓶颈口子,称“宝瓶口”。“离堆”是一岩石堆,堵在瓶口侧。江水涌来,离堆迎头顶上,迫使江水回旋,不能进入“宝瓶口”,起到节制作用, 确保成都平原的安全,致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为“天府之国”。经历代维修、扩建、特别是建国之后,灌区建设更是突飞猛进。同时,都江堰也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古代劳动人民在同疾病作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建了中国

特有的医药学。针灸治疗疾病是我国医药上的一项独特发明,早在战国时名医扁鹊(秦越人),用针灸治疗虢国太子“尸厥”,被人誉为“起死回生” 的神医。战国时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书。除针灸外,我国的医药技术也对世界医药事业有过杰出的贡献。东汉末年,著名医生华佗就曾用中药“麻沸散”用以全身麻醉,动大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集 2000 余年药物知识的伟大著作。

李时珍(公元 1518—1593 年)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县) 东门外人。世代务医,受父薰陶,对中草药有出奇的爱好。年轻时放弃仕途, 立志学医。在行医中发现古代的药书有很多错误,决心重修本草,利世济人。他跋山涉水,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到各地考察。后人赞美他“远穷僻壤之产,险探仙麓之华”。公元 1578 年,李时珍撰成《本草纲目》。共

收集药物 1892 种,其中 374 种是过去未曾记载的;载入药方 11096 个,绘制

了 1110 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各种药物的形态。全书共 190 多万字。17 世纪以来,先后被译成多种外文,对世界医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