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古建筑的发展和特征一、古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早在商朝,即公元前 11 世纪,在建筑方面,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营建了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秦王朝,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如阿房宫)、陵墓、万里长城、水利

工程等。

东汉的建筑,已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木构楼阁逐步增多,砖面建筑也发展起来,砖券结构有了较大进步,中国古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在汉代已基本形成。

北魏时期佛教建筑大量兴建,出现众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与壁画。这是中国原有建筑艺术汲取、融合外来文化而创造的辉煌成就。

隋朝建起京城大兴城,规模宏巨,街道整齐,超过了前代都城。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而长安在隋大兴城基础上继续营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遗留下来的各类古建筑,其布局和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

宋朝的城市比过去繁荣,改变了封闭式的里坊制度,为沿街设店的方式。宫殿寺庙等艺术形象趋向于柔和绚丽。

元朝,喇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宫、殿、寺、塔和雕塑等建筑,使其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向。

明朝由于装砖工业的发展,除了增建长城和南北两京,其它城市也都用砖包砌,民间建筑也多用砖瓦。建筑装饰细腻,各民族的建筑也有了发展。同时。皇家和私人园林,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一些新手法,留下了若干优秀作品。因此,明清建筑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