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和备课

在孩子追求新奇和创造的热情中,

我找到一条给生命不断注入活力的渠道, 还有一个新的人生和教育的观察点。

女儿好为人师,尤其好为我的老师。

不论她学会什么,都第一个向我兜售,而且总以老师的姿态站在我的面前。如果我表示出一点兴趣,她的热情就高涨起来,不断地变化着教学方法, 并有创造性地进行着教学活动。

女儿刚会几个英语字母,就当起我的老师。等会了几十个单词,她就要求给我上课。为了不打击她的热情,我同意当她的学生。于是,我不得不接受她强加给我的课程。

第一次英语课,我被女儿的认真精神惊呆了。她用电器包装材料的白色泡沫板做了一块小黑板,用彩色笔写上英语单词和汉字,还在黑板上插着很多大头钉,亮晶晶的,在大头钉上挂着英语单词小卡片。那些卡片做得很精美别致,卡片的前后都有单词。有的卡片上既没有英语,也没有汉语,只有一个空的括号。

上课开始了,她用英语说起立和坐下,然后,亮出手里准备好的 26 个英语字母卡片,反来复去地教我念,直到我能准确地读出来,才讲解新的内容。然后,她把在语文课堂上学来的语音和汉字连线、填括号等方法都用上了, 讲得津津有味。

我故意把字母念错,想激怒她,看她怎么办。她不像我对她那样,不能容忍出错,而是以极大的耐心教我,还不时地安慰我:“别急,一个个记, 不会,多背几遍。”

为什么对我的笨拙她充满耐心,而不是不满呢?她比我懂得教育,还是她对我没有更高的要求?她把教我只当做游戏?

仅仅因为喜欢摹仿,仅仅因为老师在她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神圣地位, 她才愿意教我,更愿意给我当老师?

恐怕不止这些,还有人天性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传达自己对世界的每一点认识和每一点微小发现的原始本能。凭着这种本能,孩子创造着自己喜欢和欣赏的形象。凭着这种本能,孩子充分地表现着随时学到的每一点知识。表现自己的愿望远远地超过了塑造别人的愿望。孩子的眼睛,因此不盯着教育对象的缺点,而是用愉快的情绪引导和推动教育对象跟着她往前走。

孩子不是比我更懂得教育的方法吗?

自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态度,虚心给小女儿当学生以后,她更喜欢参与我去大学讲课的事。每次我去讲课之前,她都问:“你这次给大学生讲什么?”

如果她对我讲的东西不感兴趣,就引导和启发我:“你讲这些,他们爱

听吗?要是学生不爱听,老师讲起来也没劲儿。” “那老师讲什么来劲儿呢?”我以一种请教的口气问她。“你得先问问学生想听什么。”她一副老师的模样。

有一次,她缠着我玩。我说要备课。她很惊奇地问我:“你经常讲,还要备课吗?”

“不备课只能重复以前讲过的内容。你觉得这样好不好?”还没等我的话说完,她就抢过话:“不好,学生听腻了,谁还听?”

“这些学生并没有听我讲过。我讲的内容没换,学生换了,还等于是新课。”我故意加重语气。

“那也不好。你总讲一个内容,自己烦不烦?我一个字写上三遍就烦了。”她态度很坚定,而且带着不容争论的架式。

我被她问住了。孩子站在怎样的一个高度思考着人不断成长的问题呢? 重复自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丧失新鲜感,丧失想象力和创造热情?

孩子从关心自己生命的感受出发,思考着教育的问题。对于教育者来说, 重复讲一个内容即使对别人是新鲜的,但对自己仍然是陈旧的。重复会堵塞教育者生命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即使这种重复对别人有利,但不能帮助教育者更新和创造自己。小女儿以自己生命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反对我重复。

追求新奇和喜欢有所创造的心理,引导着孩子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世界和自己。孩子的每一点思考都来自对生命状态的关注。孩子本能地以生命生长的各种需要为准则,判断、筛选和处理影响自己成长的备种信息。

孩子追求创新,因为孩子的生命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孩子能不留余地地投入所有的热情做自己喜欢做的每一件事。孩子的这种求学和创新精神,在我的生命中不早已消退了吗?

向孩子学习,我找到了一个新的给自己生命注入活力的渠道,发现了一个重新思考教育和人生问题的新的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