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卷风

孩子用想象补救和创造着生活。 在孩子的想象里我们看见了什么?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孩子喜欢以生命来感受生活,也喜欢用生命来思考人类重大的生存问题。

环境污染是成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孩子对环境的破坏比成人更敏感,改变环境的意识比成人更迫切。天空的颜色,空气的味道,水清了混了,都逃不过孩子的感觉。只是孩子从不用揭露法和批判法思考社会问题。孩子喜欢以自己独特的积极的方式思考环境污染的问题。

孩子善于用想象补救生活的缺陷,用想象来改变生活的现状。那些想象看似是孩子跟宇宙的一种交流和对话,如同天籁之声,但却真切地表达了孩子积极的生存态度和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

放学的路上,小女儿突发奇想地说:“妈妈,我死了不变成土,我不愿意让人用脚踩我,也不变成水,不让他们往我身上扔垃圾,把我给弄脏了。我要变成龙卷风。”

“为什么变成龙卷风?卷谁呀?”我惊奇地看着她。 “卷人呵!”她很认真的样子。 “那你把妈妈卷走了怎么办?”我故意显得有点惊慌。 “那时,你都死了。谁破坏大自然,污染空气和水,我就变成龙卷风把

谁卷走。”她说得挺果断。 “那你为什么不变成太阳?”我追问着。

“天上就一个太阳,我要变成太阳,还得被人射下来。”她表情有点狡猾。

“那你为什么不变成白云?”我继续追问。 “我怕地上的脏气把我熏黑了。”她抬起头,指着天空,让我看天上那

几缕有点脏也不飘动的云朵。

过了一会儿,她突然低下头,有点忧伤地问:“妈妈,我要变成龙卷风, 在空中还能碰到你和爸爸吗?还能跟你们在一起吗?”

“能。”为了驱散她的忧伤,我只说了一个字。 “妈妈,你和爸爸是大龙卷风,我是小龙卷风,咱们还在一起好吗?”

她以商量的口气问我,好像在说一件立即可行的事。

她的心里什么时候充满了感伤和哀愁呢?都说孩子是最快乐的,可孩子不是以最轻松的方式抒发出人类面对大自然千古不变的感叹和哀伤吗?

面对宇宙,孩子比我们更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孤单。她恐惧渺小, 更恐惧孤单。为了摆脱恐惧,她要借助想象创造自己的形象。人类创造的神话和艺术不都是为摆脱恐惧而创造的作品吗?在原始神话里,神不过是人想象的自己。驾驭环境的心理一直在支配和鼓动着人不断地创造和发明。

在孩子没学会抱怨之前,孩子对世界所采取的态度永远是积极向上的, 永远以生命永不衰竭的激情和非凡的想象力参与对环境的改变和保护。孩子身上展现的这种精神不正是成人身上越来越丧失的热情吗?也许成人就是这样衰老的,也许人类就是依靠孩子身上的那种向上的精神推动着前进的。在

孩子的那些看似梦话、瞎话和傻话里,我们听见的不正是渴盼人类生存发展的真正的梦想吗?

对于环境污染,我们大人只是不停地抱怨和呼吁,而且只习惯抱怨和呼吁,还有等待,等待政府,等待各级组织,等待他人积极行动起来,而从没想过自己能做什么,哪怕像孩子那样生出一个龙卷风的空洞想象。龙卷风虽是孩子的一个想象,但它最真实地表达了孩子生命里潜藏着的无尽的创造力和积极的生存态度。

在我们以教育者的形象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从孩子那里接受的教育不是更深刻吗?教育不但要开发和挖掘孩子生命的各种潜能,也要保护孩子生命里最原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孩子生命的原始热情没遭到破坏,只要孩子没学会抱怨和等待,孩子就会不断地表现出惊人的创造生活的能量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