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当校长

生命有什么样的欲求, 心灵便有什么样的想象。

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失去了一个群体空间,在群体环境中的交往的欢乐、欲望遭受压抑,跟人发生冲撞以及失宠的各种痛苦滋味几乎没有尝过。一走进学校,在一个新的群体空间里,通过学习、运动和娱乐的各种比照,孩子突然发现了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以及在权威者——老师心中的形象。这一发现可能给她带来信心,也可能让她丧失信心。

小女儿上学后,最激动的一件事,就是要当校长。调动她这一愿望的动

力是学校组织学生慰问民警叔叔。

冬天的一个傍晚,她推开门第一句话:“妈妈快给我买毛巾、香皂、牙膏。我们明天要去看民警叔叔,老师说还要写一封慰问信呢。”

第二天一进门,她垂着头说:“我们都没去。”我被她没头没脑的话给说蒙了。

“去哪儿呀?”我问。“去慰问民警叔叔呵!老师选代表去送慰问品, 还选代表讲话,选代表写慰问信呢。”她说得有气无力的。走进屋里,一放下书包,她的精神突然振作起来。“要是我当校长,就不这样做。”她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那样子好像她已经当上了校长。

“你当校长怎么做?”我问。 “我让全校的小朋友都写慰问信,送给民警叔叔,让全校的小朋友排着

队都去交通岗看看民警叔叔,自己拿着自己的礼品。” “那民警叔叔还怎么值勤?”我的话在挑毛病。“那就轮着去。”她急

着改口说。

后来,有一天在学校没吃饱,她回来也喊着要当校长,还说要办 66 个食堂。

“办那么多食堂,学校就要赔光了。”我说。“不会,我把小朋友的画都卖了,就有足够的钱了。”她说得很坚定。

再后来,中午在学校比高年级同学少吃了一个鸡腿,她回来也喊着要当校长。她还经常站在床上发表就职演说。

在学校只要欲望被阻止,她回来就喊要当校长。孩子总是通过释放自己的欲望,来扩大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些欲望和生命的体验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她在生活中感受到了不如意,才产生了改变的愿望。太如意的生活往往压抑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校长不过是孩子的一个想象。这个想象真实地表达了孩子内心强烈的原始需要——平等。